麻风病基本知识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现根据五级分类法:
1.结核样型麻风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3.中间界线类麻风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5.瘤型麻风
6.未定类麻风
全球七十年代估计有~万名麻风病人,八十年代以来已以联合化疗治愈多万名,登记病人数由年的万名,减少为年初的82万余名,患病率下降了85%,在98个流行国家己得到消除。现今,92%的登记病人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16个发展中国家,其中又以印度病人数最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年初步统计,全国约有登记病人38-39万名(其中传染性病人占三分之一左右)。年对麻风病确定了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年又提出了力争本世纪末在我国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要求至年,全国有95%以上的县(市)将麻风患病率控制在≤0.1/万,近5年平均发病率(或发现率)≤0.5/10万。至年底,全国累计登记麻风病人50万名,己治愈39万余名,已有90%的县(市)麻风患病率≤0.1/万;全国现症病人数己减少至余名,流行程度和范围均大大减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实践证明,麻风是可以防治的疾病
治疗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3.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
4.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预后完成联合化疗的患者应监测至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且皮肤涂片查菌阳性者待阴转后3个月查菌一次,连继2次阴性者,皮肤涂片查菌阴性者待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皮肤涂片查菌仍为阴性者,才为临床治愈。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样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f/1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杀害各种动物的现报和来世果报
- 下一篇文章: 麻疹来袭咋接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