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线小爱同学的驻村故事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http://m.39.net/pf/a_4769966.html
杨仕爱
一个94年出生的云南姑娘,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年通过国考进入国家统计局广南调查队。年3月下派驻村扶贫,目前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珠街镇放羊村委会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秒,拿起枕头下的手机,叫一声‘小爱同学’,总会觉得其实是在叫我自己。”杨仕爱大笑着同笔者说。
杨仕爱是国家统计局广南调查队下派驻村的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曾先后在两个乡镇三个村委会驻村,目前在广南县珠街镇放羊村委会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她喜欢每天起床,唤醒手机里的智能语音系统,查一查当日天气。这是她驻村以后才有的习惯,及时掌握每天天气情况,对下村开展工作很有帮助。
驻村初体验这是“小爱同学”驻村开始的时候,自购的一套装备,胶鞋、强光手电筒、一身迷彩服,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套装备将陪她走过艰难的驻村扶贫时光。年3月中旬,杨仕爱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生活正式开始。
第一站莲城镇坝汪村委会:一个壮、汉、苗、瑶四族杂居的村子。在这里,她成了半个少数民族,听得懂壮族同胞叫“姐爱”是在叫她“爱姐”;学会了简单的壮语,吃饭是“金扣”,坐凳子是“囊挡”,开门是“阿读”,拴狗是“川滴嘛”。在这里,她知道了扶贫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作为扶贫一线人员,要做些什么,怎么开展工作。在这里,她成了“社交达人”,学会了和群众打交道,和村干部、驻村队员相处,学会了与帮扶人、贫困户的协调沟通。在这里,她进入“麻风村”落松地,见到了深受麻风病之苦,皮肤溃烂、没有手指脚趾甚至膝盖以下都没有了的病人,感受到了那种疾病带来的恐惧战栗。见到了二十多年坚持在麻风村执教的全国“最美职工”农加贵老师,看到了落松地小学孩子们期望未来的眼神,或许驻村工作坚强信心的建立,就起源于此。
刻骨的驻村经历在整个驻村过程中,深夜的入户走访属常事,然而最让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的,却还是这两件事:一是初次到“麻风村”落松地入户的经历;二是扶贫要先扶志的典型满哥。
存于心里的“麻疯村”
落松地的老人
“村子里静悄悄的,偶尔有一个老人坐在门口,仔细一看,才发现老人眉毛稀疏,裸露在外的皮肤有溃烂的痕迹,手指头也少了一两个。第一反应是本能的移开目光,不忍细睹,第二反应是感到害怕,恨不得屏住呼吸,最好连皮肤上的毛孔也关闭。”从杨仕爱的话语中,笔者感受到了初次进村的小爱同学那种恐惧。
历史照片①
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南县人民政府在现在的落松地建立麻风病集中医治点,因为病人们居住在这里,形成了当地有名的“麻风村”,直到年,当地麻风病的历史才宣告结束,病情被控制住,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是病魔留在人们心里、身上的痕迹依然存在。
历史照片②
杨仕爱介绍,这里有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18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助残项目驻村故事山石屏村有个爱笑的周爷爷
- 下一篇文章: 康复者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