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大家崇尚的藏医学



关于藏医学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被认可的有三种,即:佛祖赐予、苯教创造、印度传入。

青藏高原——藏医药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生存环境恶劣,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萌生出了极具特色的藏医学。

传说,藏医学有资料可考的历史,距今有多年,经历了萌芽、奠基、发展、争鸣、繁荣、振兴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与中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古希腊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据《宇妥·云丹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苯医》,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疗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

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苯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公元六世纪,医学和天文历算从内地传到青藏高原,由于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人们不仅发明了提炼酥油的方法,而且学会了用其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酒糟敷疗疮伤"等方法,记录了藏医学萌芽时期的状态。

领先世界的古代藏医术

一、藏族人民在距今年以前,就成功施行过"穿颅术"。

二、公元前年左右,青藏高原以苯教为主的象雄文化臻于成熟。

章松·杰普赤西广泛收集民间医疗经验,综合整理成医学资料著成《苯医四续》、《解毒疗法》等医典,使藏医药在青藏高原开始发芽。

公元前年聂赤赞布时期,《五部遗教·大臣篇》就记载了治疗中毒症的药物。

产生了“药与毒并存,互为变化”的最早医学理论。这也是藏医药学最原始的理论。

职业医生的出现

公元三世纪前后,第28代藏王拉妥妥日年赞时期,著名藏医东格托觉坚不断钻研医学,从天竺医生处求得《脉诊经》、《饮食疗法经》和《方剂经》等医书和医学经验。

之后担任藏王拉妥妥日年赞、藏王赤年松赞的御医。藏医史中称“宇妥世家”。

传染病的干预

公元5世纪,第30代藏王仲年狄在晚年得了麻风病,他为了避免将疾病传染或蔓延给自己的子民,他自愿隔离于“琼结祥达”墓穴中。

藏医对麻风病的认识比年发现麻风病的挪威学者韩森早1多年。

白内障手术比现代医学早多年

藏医在眼科手术方面也有不朽的成绩。公元6世纪,第31代藏王达日年斯自生而盲,小时候名叫米龙宫巴扎,‘米龙’在藏文中是瞎子的意思。后来,藏王请阿夏医生做手术。初开眼时,看到了达日山上的盘羊,从此改名为达日年斯。

年,法国医生Daviel划时代地开创了白内障手术。比藏医阿夏医生施行白内障手术晚了多年。

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部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

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诊》)等等。

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云丹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宇妥·云丹贡布最为有名。

宇妥.云丹贡布(—年)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过赞普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走遍西藏各地,广泛搜集和研究民间医方,总结民间医药经验,还多次赴内地五台山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拜中外名医为师,曾邀请著名中医学家东松(即韩文海)、印度医学家新提嘎瓦、尼泊尔医学家达玛锡拉、克什米尔医学家库雅巴等来藏研讨学术。他结合中外医学成果,编著了三十多部医学论著从而形成了藏医的一整套体系。

从此,藏医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往期精彩内容链接

藏医如何治疗脑中风

藏医药文化

藏医的基本理论

关于医疗工作者的素养,《四部医典》说得太到位了

转自:金诃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1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