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卡勞帕帕曾經的痲瘋病人隔離區



導讀:年4月15日是戴勉神父(FatherDamien)去世周年的紀念日。他的事跡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這篇文章把我們帶到偏僻的摩洛凱(Molokai)島,去追憶發生在那裡的事情……

夏威夷被世人稱為人間天堂,提起夏威夷,人們必然會聯想起陽光、沙灘、海浪、彩虹、椰子樹……但提起夏威夷的摩洛凱(Molokai)島,大多數人就陌生了,連一些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居住了幾十年的當地人都未必去過。摩洛凱島卻是我必須要去拜訪的一個島,因為那裡曾發生過令人悲傷和令人感動的故事—那裡曾有一個痲瘋(leprosy)病人的隔離區,也是戴勉神父(FatherDamien)和瑪麗安娜修女(MotherMarianne)傾倒愛與生命的地方。今年這個復活節長周末,我和妻子終於成行,來到了這個偏僻的島嶼。

遠眺卡勞帕帕(Kalaupapa)半島

摩洛凱島有一個地區名叫卡勞帕帕(Kalaupapa),它位於島北部靠海的一個半島上。那裡地勢低平,東、西、北三面被海包圍,南面背靠近兩千英尺高的山崖。到那裡去只有三種辦法:一是從南面的山崖攀爬下去;二是坐飛機飛進去;三是坐船從北面海灘登陸。

從照片上看,那個山崖十分陡峭,坡度幾乎垂直。年代,摩洛凱島的農場主修建了一條登山的小徑,呈“之”字形從崖頂曲折而下。這條山徑一共有26個轉折,每一段都坎坷崎嶇,上下山需要極大的體力,因此大部分人騎騾子上下。騎騾子去卡勞帕帕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歷險的旅遊項目,其實很安全,但我們膽小,生怕萬一騾子不高興了把我們扔下懸崖,就選擇了徒步。一路坑坑窪窪,滿是騾蹄踩出的水坑,還有到處可見的騾糞,幸好有海風,味道沒有那麼重。經過近一個半小時跋涉,我們才到了山底,兩腿已經發軟打顫了。

卡勞帕帕的山崖,中間依稀可見“之”字形的山路

卡勞帕帕騎騾下山的遊客

絕望之地

卡勞帕帕真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來這裡真不容易。正是因為它幾乎與世隔絕,所以多年前,它成了痲瘋病人的放逐之地。

痲瘋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病人沒有痛覺,但面部及肢體末端因不斷損傷而漸漸毀容並殘廢。過去,這是一種神秘可怕的絕症,人們聞之色變。年夏威夷國王通過法令,將卡勞帕帕設立為痲瘋病人的隔離區,一批又一批的痲瘋病人被船運到這裡,丟棄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任由他們自生自滅。一些人被懷疑是病人,也被送到這裡。凡來到這裡的人,再也別想出去,即使有個別人逃出去,也被外面的人捉住,又送回來。

當地的導遊告訴我們,痲瘋病與艾滋病不同,痲瘋病不會傳染給新生嬰兒。因此,在沒有治療方法之前,痲瘋病婦女懷孕生產後,孩子會立刻被送出這個島,母親們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孩子了。由於負責把新生嬰兒帶走的官員只有白天才工作,一些產婦會硬生生忍住分娩的劇痛,堅持到夜幕降臨才把孩子生下來,這樣他們就有一個夜晚的機會抱抱自己的孩子。天一亮,就會和孩子永遠天各一方!

那個年代,沒有醫療呵護,也沒有麻藥,母親們卻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和無法想象的劇痛拖延分娩,這是何等的痛苦!然而這肉體上的疼痛又怎能和她們心靈的傷痛相比較?她們用一生去思念與自己分離的骨肉!

一批又一批的痲瘋病人被送到卡勞帕帕,一批又一批的病人死了。這片土地埋葬了多少不為世人所知的絕望和痛苦。卡勞帕帕的病人最多時期達到多人,他們與所有的親友別離,被整個世界拋棄,帶著可怕的絕症,被困在這個地方,絕望的死在這裡,埋在這裡。

卡勞帕帕痲瘋病人墓地,部分墓碑毁於年海嘯

卡勞帕帕曾經的痲瘋病人一

卡勞帕帕曾經的痲瘋病人二

治療痲瘋病的抗生素直到年代才被發現,從那以後,卡勞帕帕的痲瘋病人才被治癒,但是他們的容貌再也回不到從前,永遠帶著痲瘋病的印記。他們雖然已經不再具有傳染性,但是因為無法被外界社會接納,所以絕大多數選擇留在與世隔絕的卡勞帕帕。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們變老,去世,埋葬。到今天,有13個病人仍然活著,其中8人因為過於衰老無法自理,住在檀香山的醫院裡,其餘5人仍然居住在卡勞帕帕,最年輕的70多歲,最老的90多歲了。

戴勉神父進入卡勞帕帕

戴勉神父照片

年,一位名叫戴勉(Damien)的比利時神父自願來到摩洛凱島的卡勞帕帕,住進痲瘋病人的隔離區裡,去服侍他們。他在那裡建造教會,修建居民屋和蓄水池,建孤兒院,建墓地……因為服侍痲瘋病人有被傳染的巨大風險,所以原本計劃由四個神父輪流來做。但是,戴勉神父來後,出於對這些被遺忘的痲瘋病人的極大憐憫,決定長期留下來,繼續幫助他們。戴勉神父來之前,卡勞帕帕的痲瘋病人聚居地沒有秩序和法令,一片混亂,本來絕望的人群在這裡生活更加不堪。戴勉神父把愛和尊重帶給這個人群,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與愛戴。在他的努力下,一些秩序和規定逐漸建立起來。

聖菲羅米娜教堂

聖菲羅米娜教堂內景

戴勉神父在這裡建造的教堂名叫聖菲羅米娜教堂(St.PhilomenaCatholicChurch)。這間教堂起初只有東面一間小禮堂,幾年前擴建成為現在的樣子,但東面的小禮堂保持了原有的風貌。痲瘋病人做禮拜的時候,控制不住口水從嘴角向下流淌,因此戴勉神父就在地板上專門設計了小孔,病人可以用一個小容器接住口水,倒入地板的小孔裡。在教堂的入口處,原有一個奉獻箱,戴勉神父在裡面裝了一個小鈴鐺,每當有病人往裡投錢時,錢幣落入撞擊鈴鐺,就會發出叮叮的響聲。神父用這樣的響聲告訴病人,上帝接納並喜悅他們的奉獻。

教堂東廳地板上收集痲瘋病人口水的小孔

我停下來,想像當時的情景:那些被世人所厭棄的痲瘋病人,身患被人認為不潔淨的絕症,得知上帝不但沒有遺棄他們,還接納他們,是怎樣的一種慰藉。他們的苦難外面的人掩面不看,但上帝沒有棄絕他們。戴勉神父真是細心啊!想到此,我心裡又酸楚又感動。

教堂內部的牆壁上,掛著幾幅描繪耶穌受難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默默講述著一個故事:耶穌曾經無辜的承擔世上一切罪惡的刑罰,他能體會一切受難人的痛苦!

教堂墙壁上耶稣受難圖畫一

教堂墙壁上耶稣受難圖畫二

教堂墙壁上耶稣受難圖畫三

戴勉神父來到卡勞帕帕六個月時,曾寫信給在歐洲的哥哥。信中說:“向痲瘋病人,我就做痲瘋病人,為了把他們引向基督…”

“...ImakemyselfaleperwiththeleperstogainalltoJesusChrist.”

我不禁想起使徒保羅的話,“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戴勉神父對基督與福音的赤誠之心和對痲瘋病人的愛,超越了疾病和死亡的威脅,令我動容。

果真,在他服侍痲瘋病人的第11個年頭,終於不幸被染得病。但是,戴勉神父沒有因為染病就放慢他的工作,他更加爭分奪秒幫助這裡的病人,幫他們建造更多的住處、開辦學校、開墾農田……。

年3月23日,戴勉神父終於無法堅持,病倒在床。同年4月15日,他與世長辭,歸回天家,時年49歲。49歲,正值人生中年!戴勉神父把全部生命獻給了卡勞帕帕的痲瘋病人。

觀看戴勉神父來卡勞帕帕之前的照片,還是一張英俊堅毅的年輕臉龐,而在他去世不久前的照片上,卻分明看到痲瘋病對他生命的摧殘。16個年頭,他的臉由英俊變為丑陋,但是,在這個變形的軀體裡面,裝著一顆美麗而熾熱的愛心!

來卡勞帕帕之前的戴勉神父

戴勉神父去世前不久的照片

聖菲羅米娜教堂的外面,是一小片墓園,戴勉神父的墓碑靜靜的佇立在那裡,在燦爛的陽光中,溫暖而安詳。我見一位來參觀的白人少女,獨自走到戴勉神父的墓前,跪下來,低頭默默禱告,然後起身離去。我想她一定是個基督徒。我也站在墓前,佇立良久,低頭獻上感恩的禱告。

戴勉神父的墓碑

瑪麗安娜修女繼承愛心

年,夏威夷國王向美國大陸的50多個天主教區寫信,為卡勞帕帕隔離區的痲瘋病人向他們發出祈求幫助的呼聲。這50多封求助信,幾乎全部被婉言謝絕,但是其中一封信觸動了紐約教區雪城(Syracuse)的一位修女,她的名字叫瑪麗安娜(MarianneCope)。

瑪麗安娜生於德國,出生不久就隨父母遷居美國,在紐約州長大。24歲那一年,她終於響應長久以來上帝在她內心深處的呼召,進入天主教女修會接受訓練,一年後成為修女。此後她先後在紐約教區的學校擔任教師和校長,後來她參與建立紐約州中部最早的兩間天主教醫院,在醫院管理方面積攢了很多經驗。

年,在接到夏威夷國王的求助信後,她在回信中寫道:“我渴慕這樣的工作,滿心希望能有這樣的榮幸,被揀選成為能犧牲自己的人們中的一員,去拯救那些不幸的島人的靈魂……我不怕任何疾病,即使是服侍那些被遺棄的痲瘋病人,我也會有無限的喜樂。”

“IamhungryfortheworkandIwishwithallmyhearttobeoneofthechosenOnes,whoseprivilegeitwillbe,tosacrificethemselvesforthesalvationofthesoulsofthepoorIslanders...Iamnotafraidofanydisease,henceitwouldbemygreatestdelighteventoministertotheabandoned‘lepers’.”

瑪麗安娜修女出發到夏威夷前照片

瑪麗安娜修女在戴勉神父臨終床前

年底,在戴勉神父去世前幾個月,瑪麗安娜修女來到卡勞帕帕,接過了戴勉神父的使命,繼續幫助那裡的痲瘋病人,與她同行的還有幾位志同道合的修女。瑪麗安娜建立了男子宿舍和女子宿舍,使女童病人和男童病人分開居住。她還協助創建了女子學校,並且完善卡勞帕帕的醫院,那個醫院是救助痲瘋病人唯一的醫療資源。遺憾的是,年一場大火把醫院焚毀,如今,這個醫院僅剩下底層的地基。

卡勞帕帕醫院廢墟遺址

在卡勞帕帕的紀念館裡,我看到一些老照片:病人組成的教堂詩班合影,他們變形的臉上露出樸素單純的笑容﹔簡陋的學校教室裡,孩子們仰著頭望著黑板和老師的背影﹔痲瘋病人與他的狗親密的坐在自己的木屋前﹔一個患病的小女孩彈著她的夏威夷吉他(Ukulele)……這些黑白照片裡是我們所遺忘的痲瘋病人的生命,在一個被世界遺棄的小島上,因著上帝的愛,仍綻放出震人心魄的美好景象。主啊!你的愛何等偉大,你僕人們的愛何等偉大!

瑪麗安娜修女在卡勞帕帕服侍了30年,年8月9號她歇了世上的聖工,安息主懷。她的部分遺體於年由雪城遷回檀香山和平聖母大教堂(CathedralofOurLadyofPeace),因為她的心永遠牽掛在夏威夷。

瑪麗安娜修女去世前幾天與人合影

瑪麗安娜修女的墓碑

從摩洛凱島飛回檀香山已是晚上;快要抵達時,從軒窗俯瞰璀璨的燈海,檀香山的夜晚繁華而寧靜。然而,卡勞帕帕的痲瘋病人、戴勉神父和瑪麗安娜修女的樣子在我腦海此起彼伏。我為戴勉神父和瑪麗安娜修女而深深感動,心中默禱著:在人所逃離的地方,上帝的愛沒有離開……

注:本文摘自馨香公眾平台(簡體字),作者雙一為檀香山信義會教友(以下附二維碼)。檀香山和平聖母大教堂(CathedralofOurLadyofPeace)位於檀島城區太平洋大學校區內(BishopStreet,Honolulu,H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2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