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这10件大事,与苏州人的



↑↑↑点击蓝字“苏州健康”,   过去这一年,中年人被打上了油腻的标签,“今天不养生,老了养医生”成为新的流行语。

  每个人,似乎都越来越渴望和珍惜健康。

  过去这一年,苏州的卫生与健康事业一路披荆斩棘,在医改“深水区”稳步前行。

  基层卫生机构的成长与转型,让看病少了折腾;北上广来的临床专家团队,让苏州医疗技术和国内顶尖无缝对接;宽敞舒适的门诊病房、便捷的智能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挂号付款拿检查单不再烦恼;肿瘤筛查看手册、麻风疫苗免费打、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健康苏州“”系列行动计划给市民带来的健康新体验、呈现的健康新状态正逐渐体现。

  今天,小卫带您盘点年与苏州人健康有关的10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

《“健康苏州”规划纲要》发布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年5月,我市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了《“健康苏州”规划纲要》和《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份纲领性文件。

会议明确了健康苏州建设、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要求着力建设以维护生命周期全程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促进体系,织密织牢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网。此次会议,也标志着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开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第二件大事

健康苏州“”系列让市民得实惠

肿瘤筛查看手册 麻风疫苗免费打

  随着健康苏州“”系列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不少市民从中获益,得实惠。

  ——年12月,市民通过报纸、   ——开展初三学生麻风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活动

  ——全市建成胸痛救治中心9家、卒中救治中心10家、创伤救治中心7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4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0家。

  ——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向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提升转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危妊娠三大筛查机制全面铺开,社区医生为居民开展肿瘤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并开展心脑血管筛查40.7万人次。

第三件大事

苏州多项医改举措成全国样板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让市民有获得感

  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将苏州现代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列为35项全国医改典型经验之一,进行全国推广;年7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江苏省苏州市着力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为标题,专题刊发了简报,全面介绍苏州市医改工作。一时间,苏州医改得到《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央电视台等一系列国家级媒体的   年,苏州多管齐下,直击“医院大小通吃,基层医疗能力不足”两大“痛点”,首先,医院改革,制定了《苏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年)》;其次,改革政府财政补助政策。出台《医院财政补助办法》。

  大医院负责做优“塔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要夯实“塔基”。年,苏州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签订基层首诊协议,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清单,对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实施“长处方”制度。全市共建成23家医联体,覆盖家医疗机构,通过下发《关于推进苏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双向转诊的指导意见》,优化转诊就医流程,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第四件大事

市公共医疗中心展新颜

大医院建设迈入“大城”时代

  年,医院和市五院先后于年8月、12月,搬离局促的古城区,整体搬迁入位于相城区广前路的市公共医疗中心。此前,医院、苏大附一院、苏大附儿院已陆续建设新院区并投入使用,至此,医院“出城记”划上了圆满句号。

  苏州迈入“大城时代”,苏州的医疗资源布局也向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拓展延伸。

第五件大事

妇幼健康实现分级服务

准妈妈在家门口就能建卡

  年4月1日,苏州全面实行孕产妇保健项目分级服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除外)不再提供早孕建卡及孕早期保健服务。这样,准妈妈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可以建卡并获得首次产检。

  去年我市积极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全面到位,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率稳步提升,产儿科资源优化升级,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母婴危急重症救治网络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第六件大事

27个顶级医学团队引进苏城

筑就医学人才新高地

  年9月29日,我市举行“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项目签约仪式,医院邱贵兴院士带领的骨科团队、医院孙颖浩院士带领的泌尿外科团队等27个国内顶级医学专家团队落户苏州。这样的引进规格和力度,在全国也属前列。

  年,苏州“科教强卫”创新不断。

  全国首创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推选青年卫医院知名科室“拜师学艺”,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在全市培养名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同时,发布《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创新“柔性引才”方式,推出了为特聘人才设立特聘岗位,对特聘人才采用一人一议的协议工资等一系列创新扶持政策。

  人才队伍不断强大,学(专)科建设和关键技术转化能力也随之增强。年,苏州建成省临床医学中心2个、省市共建1个,省医学重点学科8个、省市共建1个,获得项国家自然基金、51项省部级科技立项,获得1项国家级、16项省级科技奖。新增1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第七件大事

“健康苏州掌上行”发布

一个手机搞定就医所有烦难

  年12月26日,“健康苏州掌上行”正式发布上线,为市民提供了统一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入口。通过“健康苏州掌上行”App或其   年,苏州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

  建成市公共卫生基础信息平台,各业务系统可实时交互共享信息,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实现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提供基础性的技术支持。

  建成疾病监测管理系统,在9医院及姑苏区2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部署应用,与常熟市、昆山市和吴中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慢病报告卡实时交换。

  建成预防接种公众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在线预约、全流程提醒与告知、常见问题咨询与回复等功能,全市家预防接种门诊和11家接种点已实现全覆盖,实现了新生儿信息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

  完善预约挂号平台,实现吴江区参保市民同步线上预约就诊,预约医院2家,延长预约挂号周期至14天,并与省平台基层转诊对接。

  加快智慧急救二期建设,升级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完成20辆智慧救护车的改装及测试,实现院前急救与五大中心的无缝对接。

第八件大事

“优质服务年”重点举措全面推进

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年是苏州启动“健康苏州·为民务实”改善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为“优质服务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共收集到项优质服务和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并从中选出日间病房(手术)、非急救转运、卫生监督市民体验、医师注册一站式服务等10项年度重点举措,逐一推进落实。

  苏州除了大力推行“优质服务年”各项具体举措外,新增儿科、肿瘤2个专科护士护理培训基地,同时重点推进儿科、传染、神经内科、急诊、重症医学、病理等薄弱专科建设,探索利用医疗服务综合监管系统开展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水平监测。

  苏州启动修订《苏州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医疗行为监管全面加强,全年共查处3起涉医违法事件。

  为了更好地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让无偿献血者获得更温馨的献血服务,苏州启动10所无偿献血文明小屋建设,推广自体血回输技术。同时,无偿献血“三免”政策在全市铺开,共有余名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享受到“三免”福利。

第九件大事

《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法》修订完成

计划生育服务全面转型

  年7月24日,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法》,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重点修订了全面两孩政策相关条款,调整完善了相关计划生育配套制度。

 各市区陆续开通计划生育特扶对象诊疗的“绿色通道”,年满60周岁失能、半失能的计生特扶人群纳入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优先入住对象。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和“连心家园”示范点建设,吴江区通过全省第四批幸福家庭创建验收,新建连心家园42个,全市连心家园阵地已达个。

第十件大事

吴门医派传承发展有了实施方案

有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推出。《方案》围绕“吴门医派”在理论、专病、专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吴门医派在慢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挖掘、传承和发扬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和特色疗法,促进中医药特色制剂、产品和保健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吴门医派特色的中医药产品,促进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吴门医派中医药人才。

  苏州医院(中西医结合)综合改革,医院科研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资源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疾病中的独特作用,持续强化吴门医派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注:本文为原创,未授权严禁转载。

喜欢就点赞吧苏州健康

卫生

计生

投稿邮箱:

szwsxcc

.







































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白癜风贵阳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