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麻风村西门堂你在,爱就在



广西北海合浦有一个蛟龙塘麻风村,它被称为北海最后一个“麻风村”。蛟龙塘麻风村距离合浦县城10余公里,它是一个被树林、稻田包围着的小村落。那里的麻风病患者曾一度与世隔绝,但爱从未离开他们,西门基督教堂的存在就是一个见证。

在那些麻风病患者身上,还能找到病痛留下的痕迹。正如北海市基督教两会牧师张业忠所言,麻风病现在已不再可怕,那些麻风病患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的关怀和照顾。而西门堂所给予这个特殊群体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因为“你在,爱就在”。

北海最后一个“麻风村”

蛟龙塘麻风村的人似乎早已习惯了那里的生活,他们年纪最大的将近90岁,年轻的也有60多岁了。疗养院内的十余间平房是他们的生活居所,在这些平房所围成的空地上,一些区域种着蔬菜,一些区域种着树木,大片地方则杂草丛生。

他们依赖国家的低保费来维持生活,日用所需会有人专门送来,他们再出钱购买,生活并不是很贫困。生活好起来了,但是身体上的残疾已无法改变。肢体残缺严重的老人一般不出门,即便是白天也待在屋子里。可想而知,他们经历了多少精神上的折磨。

现代医学已经十分发达,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早已是可防可治的了。但很多人由于对麻风病不甚了解,也不知道这种疾病已经可以医治,所以在谈到麻风病人这个群体时,仍然带有偏见。因此,除了生活上离群索居,在内心深处,麻风病人也很孤独。

然而,麻风村老人林氏的微笑却让人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生活现状。老人林氏在麻风村已经生活了50多年,志愿者身上流露的无私的爱让她的生命为之改变。

北海曾是全国麻风病高发地区之一。上世纪30年代,外国教会在当时的郊区白屋村附近医院。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先后在合浦县西场、常乐、白沙、南康(当时归合浦管辖)、廉州5个乡镇偏远的地方建起5个麻风村,病人最多时达到多人。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合浦县5个麻风村因人数减少,开始收缩合并。年,合浦第4个麻风村——南康镇关草塘麻风村关闭,病人被合并到了蛟龙塘,此前北海市郊麻风病院的30多位老人也迁到了这里,蛟龙塘就成了北海最后的一个麻风村。年,市政医院改造成了疗养院。

蛟龙塘疗养院像林氏这样的麻风病人现有多名。而最早关心他们的是教会,西门堂就是专为服事麻风病人而设。

“你在,爱就在”

西门堂曾经是北海最早的礼拜堂。它始建于医院里,年随院迁往白屋村。“文革”期间被迫停止活动,年夏复堂。年,因城区开发搬迁至蛟龙塘,又经历了20年风雨后成为危房。年10月,西门堂由上海国际礼拜堂捐资重建。

虽然80多年过去了,最初到蛟龙塘的部分麻风病人已经离世,还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渐渐老去,麻风村也由几个变成1个,西门堂的服务人员也换了。但是,一直没有变的,就是爱。

北海教会的传道贺军说,他第一次看到麻风病人的时候十分恐惧,甚至躲避他们。后来经过祷告,慢慢地接纳这群人,并和他们交谈,现在已经能和他们握手。“这对我是灵魂的升华,也是他们在帮助我。”他说。

“麻风村有很多故事,你看纪录片《没有河流的村庄》就知道。而我自己对于麻风病人的看法,也是因着爱才逐渐加深的。”时间久了,贺军愈发了解到麻风病人的需要,也更加明白了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

在新建的西门堂里,北海唱诗班的成员正在唱着圣诗。突然,老人林氏拄着拐杖走进了教堂,她佝偻着背,好几根手指都只有半截,拍掌不太方便,但她将拐杖放到一旁,依然高兴地跟着诗歌节奏打节拍。

这一幕发生在西门堂里,它是蛟龙塘村麻风病患者的家。也许有人将《圣经》里讲的耶稣医治麻风病人的故事当做神迹,也有人在这冷漠的时代里不再相信爱,但是当我们走近麻风村,会看到爱一直在。正如一首汉语圣诗所唱的:“总有一双施恩的手,暗中保护我,你在爱就在,不怕风雨再不再来。”

本文原载于年6月30日《中国民族报》07版)

以及《天风》年8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白癜风抗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