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日:麻风病的基本常识及中医防治
麻风日:麻风病的基本常识及中医防治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发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俗称“大麻风”、“癞子”,国外也称为汉森氏病。它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如不及时发现和医治,可致使严重的畸残。
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1.传染源:目前公认已知的唯一传染源是未经医治的具有传染性的麻风病人,特别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及粘膜伤害处常含有大量的麻风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排除体外引发传播。
2.沾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时间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沾染,其次为间接接触沾染。
(1)直接接触沾染:研究证明,多菌型麻风病人上呼吸道是向外界环境中排菌的最主要途径,其皮损有破溃时也可向外界排菌。因此,健康人接触未经医治的麻风病人排菌的皮肤或吸入病人含菌的飞沫后而感染,少数免疫力低下者便可病发。与具有传染性的麻风病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接触者发病率高,可能与长时间密切接触有很大关系。目前还没有发现麻风病有遗传偏向。
(2)间接接触沾染:麻风病人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排出的麻风菌可感染生活用品、水源和土壤,当健康人接触这些带菌物品、水和土壤时则有被沾染的可能。理论上存在节肢动物作为沾染媒介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证据。
麻风病的初期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麻风菌主要侵犯皮肤和表浅的周围神经。病发初期,病人能体察到的皮肤伤害的症状是:皮肤出现单个或几个任何形态和色彩的麻痹性皮疹、斑块,斑的局部干燥,不出汗,针刺不知痛,对冷热辩白不清;有的病人脸部红肿,耳垂增大、加厚,眉毛脱失,或脸部有蚂蚁爬行感;有人虽无皮疹,但手足麻痹,无触觉,面部皮肤浅感觉消退或丧失,并伴随周围神经粗大及触痛(如耳大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等)。总之,麻痹,是麻风病的初期症状和主要症状。
麻风病会遗传吗?
由于麻风病家庭内发病率较高,使人们产生了“麻风病会遗传”的错觉,这是家庭内成员长时间密切接触造成感染,病发机会增多而至。其实,麻风病感染后的发病率仅仅为5‰左右。据国际麻风病研究机构证实,麻风菌不会通过胎盘沾染给胎儿。所以,麻风病不遗传!
有哪些皮肤病需要与麻风病相鉴别?
在诊断白癜风、花斑癣、贫血性痣、无色素痣、体癣、单纯糠疹、银屑病、副牛皮癣、固定性药疹、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环形红斑、玫瑰糠疹、局限性硬皮病、皮肤结核、肉样瘤、环状肉芽肿、蕈样肉芽肿、皮肤纤维瘤等皮肤病和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损伤性周围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脊柱裂、脊髓空洞症、肥大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萎缩、周围神经鞘内囊肿、神经纤维瘤病等神经科疾病和缘由不明的足底溃疡时,都应与麻风病相鉴别,必要时请专家或麻风专业人员会诊。这一点,在麻风曾流行或新病人仍多发的地区,尤其重要。
中医对麻风病的认识及医治?
麻风病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病风”、“大风”、“癫”、“顽疾大风”、“天刑病”等,认为此病是因感受风邪疠毒而致肌肤麻木不仁的慢性传染病。
《素问,长刺节沦》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坠,名曰大风。”《外科正宗》云:“其患初起,麻木不仁,次发红斑,久则破烂,浮肿无脓,其症最恶。故曰,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刀割不痛,血死破烂流水,筋死指节脱落,骨死鼻梁崩塌。”以主要侵犯皮肤黏膜与周围神经、病程较长、症状变化多、临床表现呈多种类型为临床特点。本病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本病晚期可造成肢体残废、畸形,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中医认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体虚感受山岚瘴疠之风邪,或常常接触患者及其污染之厕所、床、被、衣服、用具等,感染疠气,袭人血脉,客于经络,留而不去,与血气相干,致营卫不和,淫邪散溢而发。指出麻风的特点是:病程较长,症状变化多,临床表现呈多种类型,除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外,瘤型麻风可累及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应与体癣、白癜风相鉴别。医治不论轻型重型,均宜祛风化湿、活血杀虫。
白癜风容易治疗好吗白癜风有治好的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 你们所不知道的切·格瓦拉——其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