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ldquo以毒攻毒rdqu
传说,古时候有个美丽的姑娘,因为得了“麻风病”竟变得面如凶狮,手如鹰爪,人们叫她"麻风女"。她寻遍名医,终不见效,于是就自寻短见,喝了用毒蛇浸泡的白酒。不料想酒醉醒来,顿时觉得病情好转,从此她就经常饮用蛇酒,果然她的病渐渐痊愈了。事情传了出去,人们都说,这是“以毒攻毒”的结果。
“以毒攻毒”是中医运用“毒药”治疗毒病的一种方法。“毒”字的意义很广,它既可以分析病因病理,如“瘟毒”“疫毒”“风毒”“食毒”“水毒”等;也可以归纳为病名,如“胎毒”“丹毒”“梅毒”“疔毒”等;还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如解毒、化毒、攻毒、拔毒等;又可以描述药物性能,如毒药、大毒、小毒、无毒等。应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毒性药物组成方剂,来治疗不同原因的毒病,是中医学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所谓“毒药”,狭义地说,能致于人死的药物叫毒药;广义地说,药物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药物的毒性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四种,在应用时是有严格规定的。中医最早的经典文献《内经》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毒性越大的药物,应用时间越要短,以免过量而伤害人体的正气。
中药中的毒药可分为矿物、动物、植物三类。属矿物类的,有雄黄、硇砂、信石等;属动物类的,有蝎子、蜈蚣、蟾酥、毒蛇、壁虎、称为“五大毒”;属植物类的,有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洋金花、藤黄等。民间有“抬头吃藤黄,低头见阎王”的说法,可见其毒性之大。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医学恰恰是利用这种毒性来治病救人的。一个人被蝎子螫伤后,轻的出现局部红肿、疼痛,重的发生头晕、恶心、全身乏力。若被蝎子螫伤,中毒太重,甚至有丧失生命的危险。可是,药物研究人员却能将蝎子的毒做成药品,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过敏性疾患的病人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分析,蝎毒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蝎毒的有效成份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体恢复。能致人死命的蝎毒,如运用得当,就变成了顿起沉疴的灵丹妙药。
河南明日药业依据古法采集蝎毒等名贵药材制成蝎王活骨膏,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等有很好的作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7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理学习技巧,用药记忆口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