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有贫血肝肾疾病磺胺药过敏史及精神病史者麻风,麻风病,麻风病怎么治?



世界多数国家报道原发性对氨苯砜(dds)耐药率已高达20%~40%,who 在世界范围调查结果显示,继发氨苯砜(dds)耐药率为2%~39%

20 世纪40 年代以后,采用传统控制传染病的住院隔离治疗方法,即建立麻风病院强制长期隔离治疗麻风患者经用有效的氨苯砜单一药物长程治疗,曾治愈了大批的患者但隔离治疗时间可长达10 年,造成大量患者与家人分离,甚至与世隔绝,人们对麻风患者存在恐惧和歧视,患者感到自卑绝望等严重问题80 年代以来,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家庭联合化疗为主的防治方案,不再强制隔离麻风患者麻风病院的任务仅为处理麻风反应、有合并症者,以及畸残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心由于联合化疗具有疗效好,显效快,能有效地减少耐药菌,减少复发和畸残后遗症,使消灭麻风的愿望有实现的可能麻风杆菌主要寄生在皮肤巨噬细胞和外周神经膜细胞中,单一药物化疗常不易清除麻风杆菌,反使耐药菌不断增加同时潜藏于深部组织细胞中的少数麻风杆菌药物很难达到,特称为持久菌(亦称休眠菌或顽固菌),虽然对抗麻风药仍然敏感,因药物渗透不到而常成为停药后复发的根源耐药菌和持久菌为治疗麻风的两大难题

1.联合化疗(multidrug therapy,mdt)联合化疗的含义是采用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杀菌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由于对两种以上药物同时耐药的麻风杆菌极为罕见,联合化疗能使杀菌能力明显增强,使药物增加深部组织的渗透如疗程适当,能基本上克服治疗麻风时存在的两个问题具体药物选择包括具杀菌作用和组织渗透好的利福平、氯法齐明、氨苯砜和乙硫(或丙硫)异烟胺

(1)氨苯砜(diaminodiphenyl sulphone,dds)化学名为4,4-氨苯砜(4,4-diaminodiphenyl sulfone),结构与磺胺药近似,推测其作用机制亦为阻断细菌的叶酸合成,从而影响菌体核蛋白合成而无法繁殖亦有研究报道砜类药物可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系统,增加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其对吞噬细菌的消化氨苯砜对麻风疗效肯定,已证实瘤型麻风患者服用50~100mg/d,3~4 个月后即可杀死体内的几乎全部活菌药物价格低廉,耐受性好,服用方便故曾一直为治疗麻风的首选药物缺点是需长程持续服药,经数年氨苯砜(dds)治疗者,仍能在外周神经及肌肉中分离出对氨苯砜(dds)敏感的持久菌,并已发现原发和继发耐药病例不断增加我国用小鼠足垫模型在部分地区调查,继发性氨苯砜(dds)耐药株流行率为5%,因此已不宜单用氨苯砜(dds)治疗麻风氨苯砜(dds)毒副作用小,包括轻度贫血、药疹、肝炎等偶有精神障碍发生的病例,一般停药后均可自行缓解对已有贫血、肝肾疾病、磺胺药过敏史及精神病史者,应禁用本药

(2)利福平(rifampicin,rfp):利福平为利福霉素sv 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抑制细菌的dna 依赖rna 聚合酶,阻止rna 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菌体蛋白合成利福平对麻风杆菌具极强的杀菌作用,1 次口服600mg 后,4 天内能杀死体内绝大部分活菌特别在组织细胞内浓度高,能杀死长期生长在细胞内的细菌,故为联合化疗中首要的必须药物主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肝损害,如一旦发生应暂停用药,待皮疹消退和肝功能恢复后,可再恢复治疗利福平口服后在血中维持时间较长,加之麻风菌传代周期长达13~15 天,故多主张间歇用药具体每月仅服药2 次,600mg/次应注意已有对利福平(rfp)耐药的病例报道,故亦不宜单用利福平治疗有明显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利福平

1

2

3

下一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cs/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