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下,战疫疾控人这样守一方健



变身“大侦探”,追着看不见的病毒,寻找每一起病例的传染源;夜以继日接收、检测样本,以最快速度得出结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汇总各方信息、数据,监测疫情最新进展;身着白大褂,在公共场所开展消杀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疾控人的工作模式转换成了“”。哪里出现疫情,他们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作为幕后英雄的疾控人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今日,我们来到3位湖南疾控人的身边,记录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他们的日常,感受他们驱散疫病阴霾的点点星光……一家家入户一个个核查,成为疫情监测“侦察兵”罗美玲长沙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员在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岗位上,她是疫情防控战场的“侦察兵”,每日查看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认真比对核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的工作中,她一家家入户、一个个核查,全面掌握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在免疫规划技术指导工作中,她耐心解答接种人员面对的问题,有效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提高……她,就是长沙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罗美玲。年全国麻风疫苗出现供应紧张,长沙也不例外。考虑到部分8月龄儿童可能会因为缺苗出现延迟接种麻风疫苗的情况,从而面临感染风险,罗美玲和同事提前预判,撰写了《长沙市麻疹疫情风险评估》和《长沙市麻疹疫情调查处置指南》,提出了麻疹防控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同时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全市麻风疫苗接种及短缺情况,定期对疫苗库存进行清点,对现有麻风疫苗实行分发动态调整,合理调配使用有限的麻风疫苗,使紧张的麻风疫苗发挥了最大效用。长沙每年至少会开展一次接种率调查,需要对每一种疫苗每一剂次都进行统计分析,即分苗分剂次统计分析。罗美玲参加工作后发现以往的接种率调查都是手动计算,需要一个个画“正”字来统计、判断,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她开始着手建立Epidata数据库,运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接种率,对及时发现免疫规划薄弱地区、薄弱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数据库也可以长久保存下来,用于分析历年的接种情况,评估接种率变化。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参加湖南省第二期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期间,罗美玲深入传染病疫情暴发现场,负责的现场调查项目分别在年第十一届、年十二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年会上做了汇报。年,作为长沙市代表队的队长,罗美玲带领区县疾控和接种单位5名队员参加了湖南省预防接种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罗美玲还积极开展免疫规划课题研究,近几年以主要负责人完成了3项市级课题,为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免疫规划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受新冠疫情影响,长沙市预防接种门诊曾在年1月23日至2月20日暂停开放。疫情相对平稳后,长沙市疾控中心迅速开展全市迟种、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罗美玲参与制定了长沙市预防接种门诊开复诊工作建议、长沙市疫苗补种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及时、规范为儿童实施疫苗补种。补种工作完成后,长沙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抽样评估,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均在95%以上。“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手段能同疫苗接种相比较。”为了增强全民接种意识,罗美玲探索免疫规划宣传新方式,利用长沙地铁灯箱、长沙公交、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f/2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