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薪火相传,这群汝城大学生到底为了啥



北京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www.csjkc.com/
十年薪火相传,这群汝城大学生为了啥?

十年来,每到七月中旬,总有一群年轻人顶着烈日奔波在汝城县城街头。对于不了解这群人的人来说会感到很奇怪,放着好好的空调房不待,为什么要出来奔波。而对了解这群年轻人来说,这并不怎么奇怪。他们就是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的志愿者,一群秉持“服务家乡,锻炼自我”的热血青年。刚刚提到的,就是他们为本年度志愿活动进行前期准备的场景。

志愿者在烈日下进行活动前期准备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他是由汝城县在校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平等的非营利性志愿者服务组织,协会接受共青团汝城县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每年利用寒暑假在家乡开展以“服务家乡,锻炼自我”为宗旨的社会公益活动,以此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和培养汝城学子对家乡的认识度和责任感,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提供一个实践和锻炼的平台。至今已经十年。

十年,用志愿诠释青春的力量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十年就过去了。”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一位志愿者感慨的说。十年前,正值08年南方冰灾,湖南省第一支以当地大学生为主体自发组织的公益团队——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在寒冬中诞生。协会成立之后,以罗小灯为会长的第一届志愿者们迅速组织了“寒冬送暖,新春祝福”和“爱融冰冻,亲暖新春”等公益救助行动,为冰冻中的苦难群众募捐钱款和衣物,让他们年的春节更加温暖。继此次公益活动之后,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先后开展了“支农支教”、“关爱麻风病康复者”、“暑期学习夏令营”、“麻风病知识普及”、“贫困生调研”以及为突发疾病的贫寒学子募捐等公益活动,以高水准的服务彰显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汝城青年学子的青春力量。

志愿者送学生回家

麻风知识宣传知识摆点

名志愿者,用公益感动数千名学生及家长

十年志愿路,十年志愿情。十年里,先后有名志愿者,为汝城数个乡镇的数千名学生带去知识与快乐,也留下满满的收获。他们中间,有汝城籍大学生,也有外地的公益同行者。有大学生,也有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

志愿者家访

有志愿者这样说过:“每一次离开支教地点的时候,都会有孩子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放。还有很多孩子留下不舍的泪水。”最令人感动的还不止这些,而是那一堂关于梦想的主题课,一个女孩子是这样说的:“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哥哥姐姐这样的人,我会努力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志愿者到了,暑假里陪伴他们的不只是那台充满堕落懒散的电视手机或百无聊赖后的危险游戏,更有志愿者的陪伴,帮他们巩固基础辅导假期作业,教他们平常接触不到的舞蹈音乐知识,和他们交朋友一起聊天,每每半个月建立起的友谊还是会让学生和志愿者老师们倍感亲切,彼此珍惜。这让学生对志愿者们依恋不已。

学生与志愿者道别

活动期间,经常有学生家长过来观看活动开展情况。为了让经费更好的服务于公益,他们的日常伙食难免会粗茶淡饭些,但志愿者们也往往乐在其中,但经常有家长不忍看志愿者的清淡,悄悄的带一些菜放在志愿者的厨房。尽管志愿者们多次婉拒,但是这种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家长说:“你们过来免费帮我们教育孩子,日子还过得这么苦,我们过意不去”。

活动期间一天的菜谱

服务家乡,锻炼自我。这是这个协会刻在骨子里的精神。

海拔多米高山里的守候,从未失约

每一个从乌泥洞麻风病康复村出来的志愿者都想再进去一次,因为他们说里面是“世外桃源”,没有网络,没有信号,远离俗世的喧嚣。但是对于里面那群苦苦守候的村民来说,里面,简直就是煎熬。

志愿者进村

年,协会开始在寒暑假进驻位于汝城县大坪镇多米大山深处的麻风病康复村——乌泥洞。当地人也称之为“无人洞”,一个饱受外界歧视和排斥,一个曾经作为禁锢麻风病人的牢笼,一个让十多岁的少年从青丝熬成了白发的地方。在乌泥洞,志愿者们看到的还有很多。乌泥洞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实在太艰苦了。

第一,身体不便:这里大多数村民都是手脚残缺、行动不便,甚至有几位眼睛不好和双目失明的村民,他们在生活自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柜子里的饭菜经常都是黑乎乎的,而且通常都是好些天的一起做好,像劈材、通烟囱、修房顶这样的“复杂”事情更是做不了;

志愿者与村民依依不舍的道别

第二,气候不好:由于乌泥洞气候条件限制,村中只能引种像玉米、红薯等极少数的农作物。并且村民身体残疾,无法进行大量的劳作,与外界沟通不便,长期难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乌泥洞的温度冬冷夏凉,大夏天要穿两件衣服,并且在五月份至九月份才能脱离烤火炉,对于他们两百左右的月补贴,炭火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志愿者开垦爱心菜园

第三,交通不畅:走进乌泥洞只有唯一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也是年建房舍接水管前修的,乌泥洞地势本就高,再加上弯道很多,晴天还好,雨天的话一般的车根本不敢开进去。进去的难,他们没有交通工具出来的就更难了,购买日常用品、看望亲人这些很难办到,体力还行的可以步行下山,行动不便的就只能拜托有摩托车的两位医生,甚至据一些村民回忆,他们有的十多年没有到过外界了!

下雨,山路湿滑

第四,医疗条件差:乌泥洞内有两位常驻医生,处理一般的病症及发放药品,但是对于其他严重的疾病,医生们却无可奈何。加上前不久在村里充当主力的何医生不幸发生车祸,造成很大的创伤,已经不能再继续照顾村民了。村里有位双目失明的赖贺龙赖伯伯在多年前是能正常视物的,然而,后来他的双眼却渐渐模糊,从一个村中主力变成一个连生活都很难自理的老伯。这种疾病可能是白内障,也有其他村民出现这样的症状,但是他们身在乌泥洞,没有钱出去医治,也没有外界的医师解决这个问题。

志愿者给村民赠送药品

但是志愿者们能做的仅仅只是同他们一起聊天和劳动,倾听他们的故事,给予他们心理和物资上的关怀和帮助,并向社会宣传和倡导正确看待麻风病康复者,希望会有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s/1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