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视新闻湖南好人bull刘大飞朝



麻风病,因其畸残率和传染性,让人们“谈麻色变”。但有这样一个人,从19岁到45岁,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是在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麻风村里工作,她就是安化大福防治所的护士长刘大飞。

安化县大福镇镇区往西行约3公里,靠近路边的一个半山腰上,有一个不大的院落和一幢两层高的小楼,里面住着42位麻风病人。没有传说中的“与世隔绝”,没有院墙,没有门卫,进出自由,来往方便。这是一个不设防的麻风村,在不设防的背后,是刘大飞和她的同事们共同的努力。正在做按摩的老人叫方云初,7岁患麻风病,14岁住进防治站,在麻风村已经生活了44年。病魔的摧残,使得方云初双手畸形,仅剩一条腿。由于亲人的歧视,他曾一度非常自闭。在刘大飞的精心护理和热情开导下,方云初才慢慢变得开朗起来。现在的老方不仅能用右手写字打算盘,还做起了麻风村的会计,负责管理病友们的账目。

方云初:“她(刘大飞)叫做有求必应,我们平常有什么困难,住宿不方便,做不到的事请她就出面把它做了。这种待遇我知足了,知足者常乐,所以我开心。

提到麻风病,很多人都会把它与“歪脸、斜嘴、烂手、断腿”联系起来,唯恐避之不及。但26年间,刘大飞每天都和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给麻风病人溃疡伤口换药是她每天工作的重头戏。换药时,给病人架腿的支架是刘大飞找人专门定做的,这样能让病人们更舒适地换药,但她自己却得一遍遍地弯着腰,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道道换药程序。

刘大飞的父亲也是一位麻风病医生。早在年,她的父亲就在大福防治所的前身益阳天罩坪麻风病防治站工作,受父亲的影响,刘大飞打小就对麻风病人少了些畏惧,多了份亲近,大家都笑称刘大飞是“麻风二代”。

刘大飞说,这么多年和麻风病人朝夕相处,她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很多麻风病人治愈了也不想离开防治所,有的认为在这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但更多的是认为防治所的生活比外界容易。从隔离治疗到提倡居家治疗,社会虽给予了麻风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的条件,但普遍的歧视还是存在。刘大飞用医术和爱心治愈了麻风病人的病痛,抚慰了他们的心灵。她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帮助更多的麻风病人。

安化大福防治所护士长刘大飞:“我经常跟这些麻风病人到当地周边群众家里面去住,有时候陪他们一起到马路上散步,就是要给他们看,我们医护人员经常跟他们一起肯定不会被传染。”

安化大福防治所所长刘尚夫:“专业人才进不了,我们的技术力量得不到延续和发展,要想办法从其它地方引进人才。只有这样,这些病人才能得到保障。”

编辑

吴莉

记者

梁媛

摄像

欧阳

更专业更专注

湖南教育电视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s/1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