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这六大



今天(年1月31日)是国际防治麻风病日,也被称为“国际麻风节”。麻风病曾一度引起过人们的恐慌,麻风病人更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为阻止传播,一个个麻风村,麻风岛成了他们的生存之地,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长期隔离已不复存在,康复的麻风病患者却仍然是“有家不能回”,这究竟是对麻风病的偏见还是对麻风病人的歧视?麻风病到底是什么的病呢?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又叫国际麻风节。年,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为人类造福,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在巴黎发起倡议,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以每年1月最后1个星期日作为国际麻风节。年,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

麻风病的历史渊源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传染性极低。麻风病亦不是遗传病,麻风病康复者不会再传染。

据文献记载,麻风病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麻风病造成大量患者肢体、面部和眼睛残疾。明清时期,官方对麻风病基本未有什么防御和治疗措施,而是抱以“灭绝”处理的态度,或是把麻风病人集体收容在深山或孤岛上,限制他们与外界联系,采用断粮、断交通、使之自生自灭。千百年来,麻风病人就是这样,在疾病和歧视的双重折磨中艰难生存。

建国初期,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为阻止传播,政府采取了隔离治疗的办法,很多患者被迁移到荒岛上救治,但是国家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给予免费治疗和救助。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矾(DDS),氯法齐明(B)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因此,已不再对麻风病人进行长期的隔离了。

麻风村与歧视

作为20世纪80年代前隔离制度的遗物,至今依然有超过2万名康复者生活在全国近个康复村中。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已经步入暮年,当年饱受病菌的侵害,在“麻风病康复村”度过了被遗弃的半个多世纪。今天,他们中很多人依旧在简朴甚至艰苦的条件中生活着。

曾经的“麻风村”“麻风岛”对麻风病人进行的地域上的隔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麻风病的传播的作用。但是,在麻风病人不再需要进行长期隔离的今天,麻风病人以及麻风康复者却还在被人们进行着心理上的隔离,这种隔离看似无形,实则影响极大。

通过多年的努力,汉达康福协会与康复者一起向着消除歧视的道路上前进,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社会歧视和误解依然存在,康复者群体仍然面临着回归社会的重重阻碍。年9月,云南彝良小草坝一所学校拒绝来自康复村的孩子就读;11月,海口一批村民聚集反对为康复者建造康乐花园项目,都意味着消除歧视的道路艰辛而漫长。

正确认识麻风病麻风病早期可以诊断

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麻风病可以预防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麻风病可以治愈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着。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麻风病不会遗传

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麻风病传染性极低

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来源:网络

编辑:金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s/1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