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陶医生忽略的一个问题,液体疫苗好还是粉



冻干工艺制成的狂犬病粉剂疫苗(疫苗瓶里可见粉块)和稀释液

目前的粉剂疫苗都由粉剂和稀释液两部分组成,分开存放在药瓶里。

粉剂疫苗使用的效率很低,可导致接种部位更加疼痛,还会增加接种医生被针戳伤的风险。

上周,陶医生撰文《解决疫苗注射器的痛点,盖茨准备给宝宝最温柔的一吻》为比尔盖茨点赞,因为盖茨正在尝试解决疫苗领域的这个痛点——粉剂疫苗接种的麻烦和安全性。

但是,有一个心灵鸡汤是这样的:走远了,不要忘记为何出发。

时刻检视自己不要走偏了

盖茨的想法固然很赞,我举双手叫好。

但是盖茨和陶医生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生产粉剂疫苗?

陶医生正在反思这个问题。

我们使用疫苗,是为了预防疾病,最大程度保障人类的健康福祉。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切能达到或者促成我们目标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应该去评估和采纳。

然而,世界变化太快了,曾经我们以为促进目标的“好方案”,可能时过境迁而变成了偏离目标的“坏方案”。

粉剂疫苗,可能就是从“好方案”变成“坏方案”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液体疫苗里添加稳定剂后冻干就制成了粉剂疫苗。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疫苗的热稳定性和储存期限,避免疫苗在长期保存后出现效果下降的情况。

一般来说,液体疫苗的有效期是12~24个月,粉剂疫苗通常可以达到3年以上。

以A公司的狂犬病疫苗(狂苗)为例,其液体狂苗和粉剂狂苗的有效期分别是18个月和36个月。

A公司的狂犬病粉剂疫苗有效期36个月

在物流不发达,冷藏温度无法全程保障的情况下,保障疫苗最终接种到人体的效果是首要目标,因此把液体疫苗改成粉剂疫苗是一个“好方案”,由此带来的操作麻烦和安全问题都可以忍受。

然而,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我国的物流业和冷链设备制造业之发达,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

这些基础服务或设施的巨大进步,导致疫苗的流通效率和冷链保存可靠性大大提高。这种情况下,疫苗最终接种到人体的效果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还有1年过期和还有6个月过期,这其实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粉剂疫苗的那些缺点,我们还应该继续忍受么?

我们再来看看A公司的液体狂苗与粉剂狂苗在成分上的区别。

A公司的液体狂苗与粉剂狂苗成分比较

从成分上可以看到,为了做成冻干粉剂,粉剂狂苗比液体狂苗多了一个成分,也就是说要做成粉剂,需要添加一些物质。

我在文献库里搜索了一下,临床上治疗用的右旋糖酐导致过敏案例还是有不少的,甚至有不少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

下图文献中,仅广州市一年就报告了85例右旋糖酐40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了36%。

右旋糖酐40注射剂可引发严重过敏

当然,临床上的右旋糖酐40用量肯定远远高于粉剂疫苗中的用量,所以也不要被上述临床不良反应案例给吓到了。右旋糖酐还在某些乙脑灭活疫苗、水痘疫苗中用作冻干工艺的稳定剂,但我还没有听说过明确因为疫苗里的右旋糖酐40导致不良反应的报导。

但是,陶医生曾经长期从事疫苗安全性监测,我认为很可能某些疫苗的过敏反应其实是右旋糖酐40导致的,只是没法精确定位到这个成分而已。

上面介绍到的是特定厂家的狂苗粉剂工艺,其他厂家以及其他疫苗的粉剂工艺所添加的物质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比如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和水痘疫苗目前都是粉剂疫苗,其中需要加入明胶或蔗糖作为稳定剂,而明胶是疫苗中明确会导致过敏的物质。目前水痘疫苗无明胶化是大势所趋,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还没有跟进。

陶医生介绍上面这些情况,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基本原则:药品(包括疫苗),成分越简单,安全性越好,企业应该努力减少非必要的成分。

不过,细心的网友一定也发现了:液体疫苗虽然没有右旋糖酐40,但是多了一个硫柳汞。

嗯,硫柳汞是一种疫苗中常用的防腐剂,主要是用于打开疫苗容器后长时间使用的防腐(有不少疫苗一支要接种很多人,所以不是一次性可以用完丢弃的)。

在全球范围和多种疫苗中,硫柳汞被广泛使用多年,也是疫苗黑们经常攻击疫苗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靶点。

关于硫柳汞,世界卫生组织有过明确意见:目前疫苗中使用的硫柳汞是安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s/2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