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近代建筑一览
广西北海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遗存数量众多。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还有已登记调查的文化遗存多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海的那些近代著名建筑吧!
魁星楼,原名奎文阁,俗称钟楼,位于廉州文蔚路廉州中学校园内。清乾隆十八年(年)建,乾隆六十年(年)被毁。道光元年(年)在旧址重建。阁内祀奎文星君。
魁星,指北斗七星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阁内供奉魁星神像,只允许考取功名者拜祭,无科第身份者不许参拜,清末废科举办学堂后,在楼上悬古钟一口。作学校上下课信号之用,故又俗称“钟楼”。年魁星楼被列为合浦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阁为方形尖顶三层亭阁式楼阁,高15米,底边长4.75米,占地面积约22.6米。底层为条石基脚。廊四周有檐柱。南北有两个拱门,二层四壁开方窗,三层东西开方窗,南北开圆窗,均为陶质蓝窗。楼内有清代石刻2块。琉璃瓦脊、四角翘檐置座狮,座檐立凤凰,阁顶冠以葫芦。魁星楼临江面立,楼之南原有凝波轩,东有逝者亭、漾江轩和浮碧榭,西有凤海楼和砥柱亭等建筑。
5年合浦廉州中学成立百年,校友捐资修建魁星楼,整个楼宇十新颖靓丽。修复魁星楼所用资金,是由一些合浦有识之士和爱心人士捐款资助的。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士的慷慨解襄,使得魁星楼又得以重现当时雄风。
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是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建议我市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则建议北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珠海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大清北海邮政分局,座落在北海市中山东路。
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眷属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的需要,北海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年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翌年,北海“海关寄信局”被转为国家开办的“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成为我国最早开办的邮政分局之一。
涠洲岛城仔教堂,约建于年,由法国天主教李神父负责筹建,这座教堂称“圣母堂”。该教堂前面是一座宽4.5米,高14米的三层方形钟楼。
钟楼正面雕有“圣母堂”三字。钟楼后面为建筑面积平方米的长方形教堂。与教堂后角相连的是一座二层,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神父楼。
城仔圣母堂是一座较典型的欧洲乡村哥特式小教堂,是北海地区仅有的一座圣母堂,是近代法国天主教传入涠洲岛的历史见证物。
该教堂由涠洲天主教爱国会管理。
位于涠洲岛盛塘村的天主堂,是清末“雷廉”地区一座最为宏伟的教堂。它的建造与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法国人有机会上岛传教有关。同治八年,即年,法国天主教会在盛堂村,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平方米的教堂。这是一座具有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哥特式教堂”。教堂的顶端有许多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有着随时“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堪称别具一格。
该天主堂主体建筑长51.6米,宽12.2米,高15米。钟楼高21米。附属建筑有女修院、神父楼等。总面积达0多平方米。
涠洲天主堂当时属法国“远东传教会广州天主教区”管辖,但又下辖雷州、钦州、防城、灵山、合浦等地的教堂,成为广东陆地西南地区天主教会的“首府”。该天主堂是近代法国天主教传入北海地区的历史见证物。现由涠洲天主教爱国会管理。
贞德女校的前身是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英国女义学,始于年,专教授女童班。课程有经书、地理、信扎等。年正式命名为贞德女子学校,也是北海最早的小学。
该旧址医院大院内。建于年前后。二层,券拱结构,主体建筑长16.3米,宽8.65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医院图书馆。
在近现代,英、法、德、美等国的教会曾先后在北海开设了各自的教会学校,现仅剩贞德女校一座。它是西方教会在北海开办教会学校的历史见证物。
医院,医院大院内。年为英国“安立间”教会的传教士柯达医生创建,医院,也是我国县、医院,医院有普仁麻风院。年,医院医院。其旧址仅存八角楼和医生楼。
八角楼为八边形三层楼建筑,高13.2米,边长2.75米,是北海当时的最高层建筑。八角楼下原有门诊部、候诊室、手术室、病房等建筑,现已无存。
医生楼为二层的西洋建筑。长26米,宽12.9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医院库房。
医院为西方医学文化传入北海的历史见证物,是上一世纪末英国“安立间”教会医院的历史遗迹,故很有历史价值。
北海教区成立于年,是广东七大天主教区之一。负责管辖广东高、雷、廉、琼、钦、防等12个县市的天主教事务。主教府楼是北海教区“主教”的办公楼。“主教”是天主教的高级神职人员,有任免神父的权力。
北海教区设有圣德修道院、女修院、育婴堂、医院等附属机构,其活动经费直接由罗马梵蒂冈经香港寄来。
主教府楼建于年至年。主体建筑长42米,宽17.84米,二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因该楼建筑漂亮,环境优美,北海人把它称为“红楼”,是北海有名的洋楼之一。
该楼旧址保存尚好,是法国天主教在北海设置教区管理机构的历史见证物。使用单位于六十年代在该楼加建了第三层,使原貌有所改变。
女修道院是天主教区的附属机构,十九世纪末期设在涠洲岛盛塘村的天主堂右侧。主要培养合格的修女帮助做教区内各堂口的管理。
年北海天主教会为女修院另在北海建新院舍。至年春,女修道院由涠洲迁至北海,至年停办。
女修道院旧址现存两座房子。一座为长方形的两层楼房,长31.45米,宽8.7米。另一座为小礼拜堂式的建筑,长12.3米,宽6米。两座房子建筑总面积.4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该旧址现为市机关幼儿园使用。它是法国天主教在北海建立女修道院的历史见证物。
年大革命时期,北海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从此,北海的“安立间”教会便改为“中华圣公会”。以后一些华籍教会会员也被加入教会的管理机构,但实际上,教务、经济大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该旧址约建于年前后。主体建筑长19.86米,宽10.48米,二层,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尚好。是当年神职人员会吏长居住和办公的楼房。
该旧址是基督教会在北海设置管理机构的历史见证物。
双孖楼原是英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筑,年英国领事馆撤出后交由英国“安立间”教会使用,供英国传教士居住。年后,双孖楼曾先后为五所中小学的校址。抗战期间,广州教会学校“圣三一”中学曾转道香港迁到双孖楼办学。现为市第一中学的教师宿舍。双孖楼是两座相距32米的券廊式西洋建筑,两楼建筑面积各平方米。因两楼造型相同,似孪生兄弟,故名双孖楼,是北海最早的西洋建筑之一。为英国在北海建立外事据点和传教的历史见证物。
信义会原叫长老会,是基督教新教派的主要宗派之一。该教会在北海建立的教堂,成为长老会在北海和合浦的总堂,各地都有它的分堂。
该教会除在北海传教外,还开办德华学校和一所北海最早的活字版印刷所。学校的书本和该会创办的《东西新闻》报刊,都是在该所印刷,为我市早期的文化教育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现存的信义会楼旧址建于年,为传教士居住楼。该楼长30米,宽17米,一层,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现为市公安局使用。它是德国长老会在北海开展传教的历史见证物。
德国森宝洋行是德国在北海设立的商务机构。成立于年,是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北海设立的最大洋行之一。并在北海建有洋楼及仓库数处。现位于市文化大院内,专办煤油贸易及代理招工等业务。
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建于年,这是一座主体为二层券廊式建筑,主楼长18米,宽13.5米。附楼的建筑风格与主楼旧同,只有一层。主附楼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该楼保存较好。
该旧址是外国商人在北海建造多座商务洋楼中仅存的一座。它是外商在北海经营商贸、开办贸易机构的历史见证物。
北海海关,解放前称北海关。是广西“四大关”中最早建立的海关。因海关大权操纵在洋人手里,故又称洋关。
洋关大楼建于年,从年至年的50年间,关税收入就达多万关平银两。这些关税全部上缴作为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当时北海关名义上是清政府所设,实际上是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的工具。
现存旧址位于市海关大院内。是一座边长为18米的方形西洋建筑,高三层。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该旧址是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关税主权外丧的典型物证。
法国领事馆是外国驻北海时间最长的一个领事馆,从年建馆至年撤出,历时64年,该馆有段时间还兼代理葡萄牙的领事事务和兼代理中越边境东兴领事的业务。
该馆旧址位于现在市迎宾馆内。主体建筑原一层,平面呈“凹”字形,长34.5米,宽20.7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周古木森森,花繁叶茂。是市迎宾馆的贵宾楼,曾接待过几十个国家的外宾。胡耀邦、江泽民、乔石、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该楼下榻过。该旧址是法国在北海建立外交据点的历史见证物。(该办公楼建于年,原为一层,有回廊。年加建一层)。
年德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机构,于年撤出,历时23年。当时在航运和商贸方面,德国商船在北海的活动最为频繁。
现存的德国领事馆旧址建于年,主体建筑长23.1米,宽18.5米,二层,建筑面积平方米。正门有门廊,门廊两边各有长10米的弧形台阶,四周环境优美。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是一幢很美观的西洋建筑。
鸦片战争后的年,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其条款之一把北海辟为通商口岸。北海从此被沦为半殖民地。
年英国在北海租民房设立领事馆。年建英国领事馆办公楼。该楼是一座二层、长方形的西式建筑。长47米,宽12米,建筑面积1,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较完好。附属建筑有宿舍、接待室、小礼拜堂等,面积为平方米。馆址四周环境优美,百年樟木树围绕其间,英文阴刻的奠基石至今尚存,是中英《烟台条约》在北海的历史见证物,年馆址卖给法国天主教北海教区作圣德修院,后按原风格在东端扩建,面积1.平方米是包括后来扩建这一部分。年10月初,因开通解放路工程的特别需要,将旧址往东北方向平移55.8米,即现在所在地。
来源:网络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s/2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咏虞山备选稿之六
- 下一篇文章: 皮肤年会中国皮肤病遗传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