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
序号
评审组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提名单位(专家)
初评建议等级
1
数学组
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方法
包 刚(浙江大学)
江松
二等奖
2
数学组
不可压流体方程组的非线性内蕴结构
雷 震(复旦大学),周 忆(复旦大学)
张平文,张平,黄飞敏
二等奖
3
数学组
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
刘若川(北京大学)
张继平
二等奖
4
数学组
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
田 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席南华
二等奖
5
物理与天文学组
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
张 靖(山西大学),王鹏军(山西大学),黄良辉(山西大学),孟增明(山西大学)
山西省
二等奖
6
物理与天文学组
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
李传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金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运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柳必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二等奖
7
物理与天文学组
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
徐 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郑兴武(南京大学),张 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李晶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吴元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
青海省
二等奖
8
化学组
纳米限域催化
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潘秀莲(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傅 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德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一等奖
9
化学组
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
赵东元(复旦大学),李 伟(复旦大学),邓勇辉(复旦大学),张 凡(复旦大学)
上海市
一等奖
10
化学组
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陈 鹏(北京大学),赵 劲(南京大学),昌增益(北京大学),李 劼(北京大学),林世贤(北京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11
化学组
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
夏海平(厦门大学),张 弘(厦门大学),朱 军(厦门大学),朱从青(厦门大学),王铜道(厦门大学)
福建省
二等奖
12
化学组
手性金属-有机多孔固体的设计构筑及性能研究
崔 勇(上海交通大学),刘 燕(上海交通大学),袁国赞(上海交通大学),宣为民(上海交通大学),刘泰峰(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13
化学组
荧光探针性能调控与生物成像应用基础研究
张晓兵(湖南大学),谭蔚泓(湖南大学),赵子龙(湖南大学),陈 卓(湖南大学)
湖南省
二等奖
14
化学组
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
李 彦(北京大学),杨 烽(北京大学),杨 娟(北京大学),褚海斌(北京大学),金 钟(北京大学)
高松,任咏华,卜显和
二等奖
15
地球科学组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一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冯晓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 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陈发虎,崔鹏,于贵瑞
二等奖
16
地球科学组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 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 焰(香港大学),肖 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钟玉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省
二等奖
17
地球科学组
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
张喜光(云南大学),侯先光(云南大学),马晓娅(云南大学),丛培允(云南大学),刘 煜(云南大学)
云南省
二等奖
18
地球科学组
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
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苏文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岳军(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袁顺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侯增谦,周忠和,杨春和
二等奖
19
地球科学组
二万年以来东亚古气候变化与农耕文化发展
吕厚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肖举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晓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健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乃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二等奖
20
生物学组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
傅向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黄先忠(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少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 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李振声
二等奖
21
生物学组
成年哺乳动物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发现及其发育调控机制
吴 际(上海交通大学),邹 康(上海交通大学),孙 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小东(上海交通大学),刘以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上海市
二等奖
22
生物学组
早期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
高绍荣(同济大学),高亚威(同济大学),张 勇(同济大学),陈嘉瑜(同济大学),鞠振宇(杭州师范大学)
季维智,裴钢,魏辅文
二等奖
23
生物学组
水稻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孙传清(中国农业大学),谭禄宾(中国农业大学),朱作峰(中国农业大学),谢道昕(清华大学),付永彩(中国农业大学)
刘耀光,武维华,陈温福
二等奖
24
基础医学组
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
张福仁(山东第一医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医院)),张学军(安徽医院),刘 红(山东第一医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医院)),王真真(山东第一医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医院)),孙勇虎(山东第一医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医院))
沈岩,张学,沈洪兵
二等奖
25
基础医学组
造血干细胞调控机制与再生策略
程 涛(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刘 兵(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前飞(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竺晓凡(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 辉(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周琪,陈赛娟,裴端卿
二等奖
26
基础医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相关肝癌自然史、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研究
于 君(香港中文大学),黄炜燊(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香港中文大学),张 翔(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等奖
27
基础医学组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应用基础研究
李亚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尹 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志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鹏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二等奖
28
信息科学组
分布式动态系统的自学习优化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
张化光(东北大学),罗艳红(东北大学),孙秋野(东北大学),刘振伟(东北大学),王占山(东北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29
信息科学组
视觉运动模式学习与理解的理论与方法
胡卫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成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 兵(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笑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 恒(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陈熙霖,邓中翰,高新波
二等奖
30
信息科学组
面向多义性对象的新型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
周志华(南京大学),耿 新(东南大学),高 尉(南京大学),张道强(南京大学),王 魏(南京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31
信息科学组
真实感图形的实时计算理论与方法
周 昆(浙江大学),邵天甲(清华大学),潘志庚(杭州师范大学),彭群生(浙江大学),石教英(浙江大学)
浙江省
二等奖
32
信息科学组
特种光电器件的超快激光微纳制备基础研究
孙洪波(吉林大学),陈岐岱(吉林大学),张永来(吉林大学),王海宇(吉林大学),夏 虹(吉林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33
信息科学组
面向多租户资源竞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与核心方法
金 海(华中科技大学),吴 松(华中科技大学),刘海坤(华中科技大学),刘方明(华中科技大学),廖小飞(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34
信息科学组
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孙希明(大连理工大学),赵 军(东北大学),王 伟(大连理工大学),马瑞诚(东北大学)
黄捷,柴天佑,何友
二等奖
35
信息科学组
深度学习处理器体系结构新范式
陈云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天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杜子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郭 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二等奖
36
材料科学组
面心立方材料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原子层次机理研究
韩晓东(北京工业大学),张 泽(浙江大学),王立华(北京工业大学),张跃飞(北京工业大学),郑 坤(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二等奖
37
材料科学组
光催化材料的能带与微观结构调控
刘 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勇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牛 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康宇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二等奖
38
材料科学组
秉承自然生物精细构型的遗态材料
张 荻(上海交通大学),范同祥(上海交通大学),顾佳俊(上海交通大学),周 涵(上海交通大学),张 旺(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二等奖
39
材料科学组
限域反应构建晶态能量转换材料及调控机制
李春忠(华东理工大学),江 浩(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华东理工大学),朱以华(华东理工大学),沈建华(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
二等奖
40
材料科学组
基于结构基元的新电磁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
陈小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郭建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 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钱 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金士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吴以成,陈仙辉,陈延峰
二等奖
41
工程技术科学组
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
舒歌群(天津大学),田 华(天津大学),卫海桥(天津大学),梁兴雨(天津大学)
金东寒,樊建人,齐飞
二等奖
42
工程技术科学组
耗散最小化多场协同对流传热强化理论和方法
刘 伟(华中科技大学),刘志春(华中科技大学),明廷臻(华中科技大学),张晓屿(华中科技大学),郭 剑(华中科技大学)
姜培学,陈学东,王如竹
二等奖
43
工程技术科学组
河流动力学及江河工程泥沙调控新机制
方红卫(清华大学),何国建(清华大学),王光谦(清华大学),吴保生(清华大学),黄 磊(清华大学)
教育部
二等奖
44
工程技术科学组
状态相关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应用
吴宏伟(香港科技大学),李焯芬(香港大学),戴福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赵仲辉(香港科技大学),周 超(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等奖
45
力学组
考虑非均匀结构效应的金属材料剪切带
戴兰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白以龙(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蒋敏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刘龙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陈 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张统一,汪卫华,赵亚溥
二等奖
46
力学组
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
段慧玲(北京大学),王建祥(北京大学),黄筑平(北京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17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接种麻腮风疫苗发烧了,是联合疫苗ldq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