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我们正在把网络让给反疫苗群体
脸书上的反疫苗社群运动
“英国一名接受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女性死亡”“疫情是比尔盖茨让全人类注射疫苗的阴谋”“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会导致器官损伤”……
以上仅仅是新冠疫情期间反疫苗流言的冰山一角。各国科研机构对疫苗的研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社交媒体上也正举行着一场反疫苗的狂欢。一项5月13日发表于《自然》上的研究追踪了年麻疹疫情爆发时期,脸书上近一亿用户对疫苗接种的舆情讨论。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尼尔·约翰逊(NeilJohnson)等人将讨论疫苗主题的脸书页面分成了反对、支持,以及对疫苗接种的态度不确定的三类,并分析了它们的发展、社群互动和传播策略。他们发现,尽管反疫苗的人数比支持者少,其所形成的社群数却是支持者的三倍,这使得它们更容易与态度未定的社群打成一片,影响甚至同化持观望态度的人们。而支持疫苗接种的社群却大多处于外围,其增长速度、所形成的中型社群规模也不及反对者。
(左:年10月25日脸书上的疫苗讨论社群(页面)快照;右:年2月至10月的舆情演化;反疫苗接种:红,支持疫苗接种:蓝,中间派:绿)
—
Nature
研究者还发现反疫苗者使用的话术更加丰富,包括鼓吹疫苗的安全隐患(让孩子患上自闭症)、传播阴谋论(比尔盖茨黑锅天降)和强调个人选择(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对以为能让我打疫苗的人说NO)。相比之下,支持疫苗者只会单一地宣传疫苗对公共健康的好处,对舆论的渗透程度远不及反疫苗者更加“情真意切”的煽动性话语。
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反疫苗社群已经将枪口指向了研发中的新冠疫苗。虽然公众对疫苗的呼声现在还很高,但研究中的一项模拟显示,如果不加干涉的话,反疫苗的观点十年内将在社交媒体上成为主流。
对反疫苗和支持疫苗社群总量的模拟
—
Nature
反疫苗历史
反疫苗运动由来已久。年,意大利医生安杰罗·加提(AngeloGatti)将天花免疫接种引入法国,但由于接种手法不当,一些接种后的人群反而发展成患者,引起社会反弹,最后被最高法院禁止。至年,牛痘的发明引起了以宗教人士为首的强烈反对,认为将牛身上的病毒打入人体是不自然和异端的。年,英国强制婴儿接种——出于对婴儿的担心,还有对“强制”的反感,部分民众暴动,反对者组成了史上第一个反疫苗联盟,通过发放小册子等手段宣传疫苗的危害。
而当代的反疫苗运动始于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AndrewWakefield)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其声称麻风腮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这篇论文于年5月因造假被撤回,但至今仍有人将其奉为“科学依据”。同年,疫苗中使用的微量防腐剂硫柳汞(Thiomersal)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恐慌。年,明星珍妮·麦卡非(JennyMcCarthy)声称儿子因接种疫苗患上自闭症,把反疫苗活动推向了高潮。时至今日,随着伪科学、信仰、对强制接种的反感、阴谋论等诸多原因混杂在一起,反疫苗已发展成反科学运动中的一股顶流——互联网在其中推波助澜的角色不容忽视。
反疫苗的线上传播
鹦鹉螺研究所(NautilusInstituteforSecurityandSustainability)的一项报告分析了反疫苗在不同网络平台上的传播。先就上文提到的脸书来说,其兴趣主页和社群极大地方便了观点的宣传和受众的凝聚。反疫苗运动的组织者购买广告宣传专页和小组;反疫苗关键字在兴趣推荐中出现;正如约翰逊的论文所发现的,脸书也为反对者针对性劝说家长、孕妇等态度未定群体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外,社群功能也使带头人更易组织线下的反疫苗活动,例如游行、讲座甚至骚扰医疗人员。
相比脸书,推特的广场式平台使反疫苗观点能够传播给更广泛的公众,吸引名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21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独家诺奖得主谢克曼柳叶刀应该改革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