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妈妈李桓英让云南这个曾经的麻风寨
「本文来源: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即将年满百岁,与中国共产党同岁;她,穷极一生终生未嫁,为中国麻风病研究倾尽所有,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她,是勐腊县曼喃醒村无数麻风病人最亲爱的“妈妈”——李桓英。
上世纪60年代,一部风靡全国的老电影《摩雅傣》,让人们听到了“琵琶鬼”的传说。在过去,傣族中若有人患了麻风病,就会被同寨的村民看作是“琵琶鬼”,把一家人撵出村寨。
而现实中,当年的曼喃醒就是这样一个寨子。在那个视麻风病为洪水猛兽的年代,患上麻风病就意味着丧失了生而为人的权利与自由,毫无希望可言。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李桓英的到来划上句号。
年,一直从事麻风病防治和研究的专家李桓英,从北京带着团队、带着药物和州、县医务工作者一起来到了勐腊各个麻风寨,为病人带来了福音。从此拉开了在边陲勐腊医治麻风病的序幕。
那个年代由于知识的匮乏,人们对麻风病怕得要命,唯恐避之不及,从医者见麻风病人立马绕道而行,送药者也只敢透过窗户,用棍子将药送达。
外界恐惧、排斥、歧视使患者身心承受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但李桓英却毫无畏惧:不穿防护服、不戴口罩,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遇见病人,她总是拍拍肩膀,摸摸鞋里有没有沙粒……
勐仑镇曼喃醒小组党支部书记岩糯说:“当时我记得病人就住在村子的道路两边,李医生进来以后,就帮他们脱鞋看看脚上的溃疡怎么样了。也不怕脏,她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村民的溃疡。”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深入了解麻风病现状,她多次往返北京与勐腊与村民同吃同住,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跋山涉水走十几公里山路,进入一个个麻风寨、一个个病人家里去劝说村民服药。渐渐地村民开始接纳她,也开始慢慢接受治疗。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年的泼水节,曼喃醒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曼喃醒”这个村寨名正是李桓英教授在当天起的,意思是“新生的山寨”。
今年正值李桓英教授百岁诞辰,因身体状况不允许,她实在无法来勐腊与大家相见,村内老人看着视频,纷纷流下了泪水。
西双版纳州疾控中心郭丽珠告诉记者:“村民说她想李教授,非常想她。但是对着镜头啊,她说不出来,所以她感到很难过。因为太远了,想去看教授,但是他们没有能力,不是说经济上没有能力。而是路途太遥远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坐车坐飞机。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主要是难在这里。”
“在这里都称她为妈妈,父母给了我们第一次生命,得了麻风病被赶出来以后,是她给我们麻风病人第二次生命,所以我们在的人都喊他妈妈。”岩糯说。
现在的曼喃醒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村寨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满花果,到处鸟语花香,再也不见当年惨状。
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曼喃醒的村民都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记者:欧阳少晨、赶四)、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农天琴
编审:李星
终审:钱红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21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马上评一人一校坚守35年,现实版的山海
- 下一篇文章: 百名劳动者贺百年农加贵35年坚守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