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
1.何谓肉芽组织?有何作用?
新生幼稚结缔组织。外观:鲜红色,柔软湿润,呈均匀颗粒状似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功能:1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2机化坏死组织及血凝块。3连接伤口,填补缺损。
2.风湿病的分期及基本病理变化?
⑴变质渗出期(1分):病变部位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并有炎性渗出(1分)。
⑵增生期(1分):心肌间质、心内膜下或皮下结缔组织有风湿小结形成(1分)。
⑶纤维化期(1分):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瘢痕
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象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常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4贫血性坏死和出血性坏死的区别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颜色
灰白色、质地坚实(白色梗死)
红色、柔软(红色梗死)
部位
心、肾、脾、脑
肺、肠
梗死灶的形状
地图状(心)锥体状(肾、脾)
扇面(肺)节段性(肠)
分界
分界清、充血出血带
不清楚
5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后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征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6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比较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因
肺炎双球菌
化脓菌
好发
青壮年
小儿老年体弱
性质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分布
大叶、肺段
小叶
病变
四期
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
渗出物
单一
不同或混合
结构
不破坏
破坏
合并症
肉质样变,休克
肺脓肿、支扩
7列表比较良性溃疡(胃溃疡病)与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的区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黏膜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8列表比较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年人
机体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开始时无,后逐渐发生
有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病变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并存
播散途径
多由淋巴道或血道
多由支气管
病程、预后
短,大多自愈
长,波动性,需积极治疗
9试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形态变化及其并发症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
形态变化:为动态变化过程,肉眼呈贫血性梗死改变,早期颜色苍白或土黄色,晚期有纤维增生;镜下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继而出现肉芽组织,最后机化成瘢痕组织;并发症: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10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①呼吸道粘液-纤毛排送系统的病变: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纤毛倒状②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腺增生③支气管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软骨、平滑肌等支撑组织的破坏;
临床上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常有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
11试以门脉性肝硬化为例,说明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病变:①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变性②弥漫性假小叶形成以及纤维组织增生③假小叶大小均匀,纤维间隔较窄、均匀④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胆管增生少。临床特点:门脉高压明显,有肝功能不全的表现;(三)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①慢性淤血性脾大②胃肠淤血、水肿: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烂等症状③腹水④侧枝循环形成;(3)腹水原因:(4)主要侧枝循环及合并症:2)临床表现:①睾丸萎缩、男子乳腺发育症: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所致②蜘蛛痣:小动脉末梢扩张③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粘膜、浆膜出血及皮下瘀斑等,与肝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减少及脾肿大功能亢进,对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④黄疸:与肝内胆管的不同程度阻塞及肝细胞变性坏死有关⑤肝性脑病(肝昏迷):肝功能极度衰竭的结果,使场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肠胃肝硬化患者死因之一
12试述急性炎症的结局。
痊愈
变为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至全身:(1)局部蔓延(2)淋巴道蔓延(3)血行蔓延
13试述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过程:①充血水肿期: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以浆液渗出为主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为主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肺泡腔大量白细胞、纤维蛋白渗出④溶解消散期:纤维蛋白被溶解,肺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并发症:肺脓肿或脓胸、肺肉质变、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有时有胸膜粘连等
14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何相同和不同点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毒力
强(化脓菌)
弱(大多为草绿色链球菌)
血栓大小
大
小
血栓累及瓣膜
在多累及正常的心瓣膜
大多累及有病变的心瓣膜
血栓脱落及影响
栓塞引梗死
栓塞造成脏器梗死
病程
短
相对长
影响
死亡率高,可产生急性瓣膜病
治愈率高,也可产生慢性瓣膜高
15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点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因
脑膜炎球菌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途径
以呼吸道为主
以带病毒的蚊子叮人为主
临床表现
A颅内压增高,B脑膜刺激症状,C颅神经麻痹
A嗜睡和昏迷B颅神经麻痹
病变部位
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
灰质,以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
病变
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
脑筛状软化
16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
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
细胞持续增生
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害无益
机体生存所需
17.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
少
多
炎反应
轻
重
表皮再生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18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特点
急性炎症:经过时间短、病变特点以渗出和变质为主、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经过时间长、病变特点以增生性病变为主、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粒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19肉芽组织的肉眼、镜下特点,功能及其转归
肉眼: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湿润柔嫩,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状似肉芽;镜下: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转归: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成熟变为瘢痕组织
20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发展过程,继发性病变
病变: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发生于大、中动脉;过程: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病变;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病灶处内皮损伤和粥瘤性溃疡、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21什么是癌前病变?临床上有哪些?请举例
癌前病变:某些有恶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1)粘膜白斑(2)慢性宫颈炎及子宫颈糜烂(3)纤维囊性乳腺病(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皮肤慢性溃疡(8)肝硬化
22肉芽肿性炎概念、常见病因,举例
概念: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原因:①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分别引起结核病和麻风②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③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包括组织胞浆菌病和血吸虫病④异物:手术缝线、石棉等⑤原因不明:如结节病;举例:①结核结节:典型病变有中央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由巨噬细胞转变的类上皮细胞,其中可见到朗格汉斯巨细胞等构成②伤寒小结:主要由成团的巨噬细胞转变的伤寒细胞构成③风湿小体:风湿病时,由风湿细胞、纤维素样坏死构成的梭形结节④假结核结节:在血吸虫虫卵坏死后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其中有坏死的虫卵、类上皮细胞、多核巨噬细胞等构成,缺少干酪样坏死⑤手术缝线残留:手术后巨噬细胞增生吞噬缝线,形成异物多核巨细胞
23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主要病变
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第一期:机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断性痉挛,血压波动;2)第二期:血管病变期。细动脉:细动脉玻璃样变性,血压持续升高。小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3)第三期:内脏病变期。①心脏: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心腔扩张不明显,称向心性肥大。超出其代偿能力,心腔扩张,称离心性肥大;②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颗粒状,为原发性颗粒固缩肾;③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④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和出血,视力减退
24门脉性肝硬化
(一)病因:与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损伤等因素有关。在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主要为HBV、HCV的慢性感染,且可发展成肝细胞癌;(二)病变:①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变性②弥漫性假小叶形成以及纤维组织增生③假小叶大小均匀,纤维间隔较窄、均匀④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胆管增生少。临床特点:门脉高压明显,有肝功能不全的表现;
(三)门脉高压症:(1)发病机制:由于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肝内血液循环被改建而造成的。①窦性阻塞: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肝血窦闭塞或窦周围纤维化,使门静脉循环受阻②窦后性阻塞:假小叶及纤维结缔组织压迫小叶下静脉,使肝窦内血液流出受阻,继而阻碍门静脉血液流入门静脉③窦前性阻塞:肝动脉小分支与门静脉小分支在汇入肝窦前形成异常吻合使压力高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
(2)临床表现:①慢性淤血性脾大②胃肠淤血、水肿: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烂等症状③腹水④侧枝循环形成;
(3)腹水原因:①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液体自肝窦壁漏出,部分经肝包膜漏入腹腔②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③肝灭活功能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
(4)主要侧枝循环及合并症:①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出血:门静脉血→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破裂引起大呕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②直肠静脉(痔静脉)丛曲张: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痔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可发生便血,长期便血引起患者贫血③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脐静脉→脐周旁静脉网→腹壁上、下静脉→上、下腔静脉。脐周围静脉网高度扩张,形成“海蛇头”现象;(四)肝功能不全:(1)发病机制:由于肝细胞长期反复受破坏,而肝细胞的再生不能完全补充和代偿受损肝细胞的功能时,即可引起肝功能不全;(2)临床表现:①睾丸萎缩、男子乳腺发育症: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所致②蜘蛛痣:小动脉末梢扩张③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粘膜、浆膜出血及皮下瘀斑等,与肝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减少及脾肿大功能亢进,对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④黄疸:与肝内胆管的不同程度阻塞及肝细胞变性坏死有关⑤肝性脑病(肝昏迷):肝功能极度衰竭的结果,使场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肠胃肝硬化患者死因之一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6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康市麻风病防治人员在白河县开展疫点调查
- 下一篇文章: 阴道炎,所有女性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