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翼麻风斗士孔豪彬1在黑暗



《以赛亚书》记载着基督的拉丁经句:「虽然如此,从他的苦闷,被污辱的肉体里,流出了上帝赐人类的真生命。」

年,医院认识了一位七旬的麻风康复者,他叫做孔豪彬,尽管罹患麻风病已有一甲子,但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数十万麻风病人参与国际麻风组织,并推动催生中国第一个麻风康复者人权组织的麻风斗士,悲欢岁月走来坎坷特别,他的人生,映照着中国麻风病近代的历史,也代表着麻风病人人权奋斗的一页缩影。

第一次看到孔豪彬时,不忍逼视他的脸,他的脸被麻风杆菌摧毁已经扭曲变形,加上颜面受损的关系,笑起来尤为诡异骇人,但是他勇敢开朗,跟他聊起来,如沐春风,欲罢不能,一连三天,我被他卑微却又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深深吸引,难怪人家形容他是个斯文又奇特的老人。

听他的故事,得从他那个黑暗的童年说起。

孔豪彬出生于广东南海市松岗镇一个叫做石碣村的小农村,家中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是家中长子,五、六岁时,手脚部位突然莫名其妙出现斑疹,母亲无知,以为生癣生蛇,急病乱投医,天天求神拜佛,观音也去找,菩萨也去求,甚至找了一堆黄绿草医,搞了一堆土药偏方,磨粉煎药强迫他服食。

吃了一肚子「仙丹妙方」,孔豪彬的病况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不仅容貌人见人怕,连肢体也出现畸残。由于这副模样,他的童年没了,朋友没了,不能也不敢上学,妈妈把他藏在家中阴暗的角落,连弟妹也刻意保持冷距离。

11岁时,孔豪彬的寡母和三个弟妹决定移民广州,他一个人被留在老家。自惭形秽的他,为躲避形形色色的歧视,平素只敢躲在家中,唯有透过家里的窗户,才能奢望屋外温暖的阳光。母亲每一星期返家一次,为他煮上一顿丰盛的饭菜,看着他兴高采烈吃着饭,她则在一旁默默拭泪。

一个人孤孤单单过了五年,16岁那年,有一天母亲从广州回来,她特别买了一套新衣服和新胶鞋,医院就诊,医院是医院,专门收容像孔豪彬「这种」病人。

年11月20日,孔豪彬穿上新衣新鞋,心情忐忑地跟着母亲的步履,走

上新的人生。孔豪彬的新家,医院叫「医院」,院长是美籍的胥神父,他被安排在第九号房,同住的有两名儿童和几名青少年,那是他第一次拥有同年龄的朋友,加上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很快建立患难友谊,几天同居生活下来,他的不安完全消失了,脸上也浮现笑容,医院的生活。

孔豪彬入院时,医院历经二次大战,才被日军洗劫一空,医院偌大的建筑空荡荡,有些破落荒凉,当时全院才26人,其中17人在日军占领期间,曾被赶到山中过着非人的生活。医院的老人常对他们这群小孩提起当年的悲惨往

事。

年5月初的某一天,神父发现日军出动橡皮艇渡海来袭,匆忙越过峻岭由台山县撤走,神父前脚一走,日军已迅速占领神父楼,随即又到病房,下令驱散病人,当时六、七号楼还有两位重残病人不能动弹,日军根本不管其他,下令放火烧屋。

眼看两位病人活活葬身火窟,其余病人无不如惊弓之鸟仓皇逃出,逃到一座名叫扫杆塘的大山,作为暂时栖身之地,当时共有一百多人,大家露宿荒山,无依无靠,有些身体状况较好的病人为了自谋生路,打算潜回家乡,不料纷纷在途中被农民发现,惨遭打死,曝尸荒野,说来悲哀的是,打死麻风病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是被乡民视为「为民除害」的英雄行径。

另外,逃不走的残疾病人,只好死守着扫杆塘,眼见余粮即将耗尽,职工赖海只好到邻村的乡公所借粮,许诺借一还二,勉强借到一些米粮,解决燃眉之急,但日子一久,赖海什么也借不到了,病人终告断炊,仅靠野果草根昆虫赖以苟活。受不了现实的折磨,不少病人活活饿死,有些干脆上吊自杀……从年5月初到8月中日本投降为止,不到四个月,山上一百多名病人,最后剩下男12人,女5人,共17人。

日军投降的第二天,赖海请托民工赶上山,用畚箕竹篓一一接回这17名幸存者,可怜的他们,个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可说在鬼门关口踅了一遭。日军走后,神父也回来了,医院又重新整装待发,年,医院的经济重新恢复正常,各地的患者又纷纷入院求医。病人一多,医院规定每星期杀猪一次,病人随时有鲜鱼可吃,当生活秩序步入正轨后,神父开始依病人的能力分派工作,工作有:护理组、园林花卉组、畜牧组、文体活动小组等。

孔豪彬被安排去养鸡,每个月的工资是20元港币(解放前港币和人民币通用)。当时,与世无争的医院,算得上是麻风病人的「世外桃源」,医院住下,并跟大家到天主堂去学习宗教的道理,在耳濡目染下,自然也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

年,五星旗高挂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年医院被接收,医院。解放后,广东省卫生厅派了不少医院进行接管,同时组织一系列政治文化学习的课程,要病人学习。

由于神父是美国人必须离境,新中国时代来了,站在时代的浪头,面对命运的转折点,孔豪彬告诉自己,除了勤奋劳动外,一定要破除文盲,才有自立自强的前途,于是下定决心踏上自学之路。从小爱读书的孔豪彬,因麻风病的关系,完全被排挤在学校之外,他以为这辈子可能文盲到底了,医院竟然有机会重拾读书的机会。

对数字有兴趣的他,先从学珠算着手,刚开始没钱买算盘,他到山上砍树木自己动手做一个,再向别人借来「简明珠算」边学边问,医院组织扫盲运动,他加入二年级学习班,因医院搞起自给运动,学习班被迫停办,他打听到有几十名住院疗养的政工干部他们的文化学习班没有停办,便自动去旁听,半年后,干部班小学毕业了,他也跟着毕业,他们要继续初中课程,孔豪彬省吃俭用也去买了初中课本,当时他被分派在供销处做售货员,月薪四元,得从早上六点半做到晚上七点才下班,往往听不到半小时课就要下课了,尽管如此,孔豪彬还是没有错过任何半堂课,为了这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比别人更用功、更努力。(〈麻风斗士——孔豪彬〉系列待续)

文:张平宜/翻摄:林国彰/编:京秋文化

本文引自《台湾娘子上凉山》张平宜著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
全国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援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