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试评估麻风病神经损伤诊断的效果
麻风病是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专性胞内菌,倾向于感染周围神经和皮肤。麻风病是当前的一种棘手的疾病,因为它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的一个问题。
虽然近年来麻风病控制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是早期鉴定仍是控制计划的首要目标之一。麻风病潜伏期长,症状和迹象隐蔽,因此难以诊断。伴随神经失能的多菌型(MB)病例占大多数,说明到晚期才得到诊断,加剧了许多国家的流行病无效控制。
巴西乌贝兰迪亚联邦大学的科学家及其同事至年间招募了名血清阳性和35名血清阴性的与患者有接触的家属,他们要接受一套全面的程序,包括临床评估、分子评估(外周血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皮肤裂口组织液涂片qPCR、皮肤活检qPCR)和神经肌电图评估。对所有与患者有接触的家属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针对从麻风分枝杆菌细胞壁提纯的原生PGL-I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原酚糖脂I(PGL-I)IgM抗体。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市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的ABI实时PCR系统靶向杆菌特异的基因组区(RLEP),进行靶向麻风分枝杆菌DNA的定量实时PCR(qPCR)测定。
研究人员发现,血清阳性的家属外周血qPCR的阳性率为40.6%(71/),而血清阴性的家属外周血qPCR的阳性率仅为8.6%(3/35)。皮肤裂口组织液涂片qPCR只有4%(7/)的家属杆菌镜检结果呈阳性,而qPCR检测到这个组的阳性率为47.4%(83/),血清阴性的家属阳性率则为17.1%(6/35)。血清阳性的家属神经损伤的几率是正常的4.04倍。外周血qPCR阳性伴随神经损伤的几率是正常的2.08倍。相反,如果至少存在一个BCG接种瘢痕,则预防神经损伤的效果是原来的2.44倍(OR=0.41)。
该研究的论文发表于年5月21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被忽视的热带病》分册(PublicLibraryofScienceNeglectedTropicalDiseases)。作者总结说,若欲确定未显症状的麻风病人家属神经损伤的几率是否增大,ELISA抗PGL-I是最重要的检验。联用两种测定(ELISA抗PGL-I和外周血qPCR),如果又有BCG瘢痕,或许可以判定得麻风神经病的可能性更大,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7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眉毛决定寿命长短,出现这个信号,可能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