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不能喝茶非也



服药不能喝茶非也

宋代茶文化对中医方剂影响浅谈

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盛行的茶饮之风不仅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也影响到中医方剂的用药、剂型和服用方式,如按制茶法炮制而成的药茶,按饮茶法引用的“诸汤”等。这种影响不仅方便了中医方药的饮服,也方便了人们服用中药以进行养生保健,从而推动了宋代“茶汤”文化的盛行。

茗饮之事古来有之,但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前,饮茶方法杂乱无章并无成规。如《茶经·六之饮》中就记载了用开水浇灌茶粉的泡茶方法,以及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等混合煎煮的方法,或煮茶时扬起茶汤使之柔滑的煎茶方法等等。

但在陆羽看来,这些方法煎煮的茶饮就像沟渠的废水一样,不堪饮用。在《茶经·五之煮》中,陆羽详细阐述煎煮茶饮的方法,引得人们纷纷效仿。

如《晋陵县夏日作》:“依经煎绿茗,入竹就清风。”

又如李中《赠谦明上人》:“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终难。”

陆羽煎茶法在唐代时已然成为主流的茗饮方式。这种影响直至宋代依然存在,如辛弃疾《六么令·用陆羽氏事,送玉山令陆隆德》:“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李昴英《满江红》:“却坐间著得,煮茶桑苎”。可见煎茶之法在宋代仍有遗韵。

煎茶的方法,先取茶叶以微火炙烤,然后碾成茶末备用,待水煮初沸时加入少量的盐,再沸时舀出一瓢水并加入茶末,茶沸腾时则舀出水止之,如此茶汤煎成。饮茶时,将茶汤均匀的分配到茶碗中,趁热连续饮用,否则重浊的茶渣凝聚在茶汤的下部,而精华的茶末分浮在上部,精华部分随着热气消散,饮茶就得不到享受了。

茶在宋代方药中的应用,最常见于服药时的“以茶送服”。与“酒送服”一样,“以茶送服”也是起到药引的作用,在处方中辅助药物发挥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矫味矫臭等等。

如宋·苏颂《本草图经》中提到:“天行时气,豉汁及茶下并得,服后多吃茶汁行药力”,认为茶汤送服可以助行药力,即增强方药疗效。那么,茶汤送服究竟增强了药物哪些方面的疗效呢?从“以茶送服”药方的主治病症来看,“以茶送服”可以增强头痛(51首)、圆翳内障(21首)、积聚(21首)、疟疾(16首)、麻风(13首)、痹症(12首)、中风(11首)、痔(10首)等病症的治疗效果。

从用药的目的来看,“茶汤送服”可增强药物清利头目、利大小便、清化痰涎、清热解毒等功效。如《太平圣惠方》载“威灵仙散方”(威灵仙、牵牛子、木香、枳壳),治妇人腰脚疼,大肠不利,需“以茶清调下二钱,以利为效”;又如《圣济总录》乳香丸方治疗喉痹,“茶清下,空心服,良久以热茶投另吐,更欲服,只用姜汤”等等。

《证类本草》对茶的功效阐述道:“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疮瘘,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对宋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正如《富国策》所说:“茶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已然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贫民百姓的全国性嗜好品,故而王安石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如王十朋《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诗曰:“搜我肺肠者茶令。”自注:“予归与诸友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命季梁掌之。”风雅有趣的茶令娱乐跃然纸上。又譬如:“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茶饮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文人术士对茶的养生功能的赞美,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陆羽曾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认为茶对于热渴、烦闷等都身体不适有很好的作用,最适合情景淡泊的人来修身养性。

然而医家对于茶饮养生似乎并不热衷。《证类本草》中道:“茗……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认为茶性微寒,若作为饮品,宜稍加茱萸、葱、姜等温热之品以制其寒凉。

又《本草图经》则认为在生活中稍稍饮茶以提神醒脑则可,饮茶过多非但无益反而招致病患,《茶饮·序》中认为:“(茶)释滞消壅,一日不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是也。”

在医家来看,茶是以为有着明显寒热偏性的药物,不宜作为日常饮品过多的饮用。

(编者按:饮茶是否有利于养生保健还是要看饮者体质或者生理病理状态以及茶叶的种类和炮制饮用方法,即所谓的辩证地看待问题。再者所谓“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滴,无需多言。另外,不要忽略了茶对人的精神影响,有些人有些时候并不仅仅为了身体健康身体舒适而去饮茶的,总有一些这样的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于这种情况就无可无不可了)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
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