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疫苗家长存三类误区
年4月25日为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儿童接种疫苗家长存三类误区1、二类疫苗有必要接种吗?第一个误区是,不少家长认为既然疫苗分为一二类,就说明重要程度不同,二类疫苗可种可不种。儿科专家表示,一类二类的区分并非仅仅依照病种的轻重缓急,还与当下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疾病流行情况相关。而且一二类疫苗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会有更多的二类疫苗划为一类。
“相当一部分二类疫苗覆盖的也是很重要的传染病,但是现阶段财政状况可能无法做到全部免费接种。”例如13价或之前的7价肺炎疫苗都属于二类疫苗,是很有必要接种的;甲肝、麻风腮曾经均属于二类疫苗,现在都转为了一类疫苗。可见,二类疫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接种。
2、疫苗保护率是百分百吗?第二个误区是,不少家长认为打了某个疫苗就可以完全预防同类传染病,比如打了肺炎疫苗就不会得肺炎。专家介绍,绝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不超过90%,例如流感疫苗的保护率大约在60%-70%。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家长所称的“肺炎疫苗”其实是将“肺炎链球菌13价疫苗”简化了,它预防的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并不能对所有类型的肺炎免疫。但肺炎链球菌不仅是小儿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肺炎死亡的重要病原,所以还是建议家长有条件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还有一个例子是手足口病疫苗,它正确的名称是“EV71病毒疫苗”,针对的只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将近70种肠道病毒中的一种。但EV71病毒是引发大多数手足口病的元凶之一,还易引起重症手足口病导致死亡。这些例子足见接种的必要性。
3、疫苗接种有反应正常吗?第三个误区是关于疫苗质量问题。有家长认为打完疫苗孩子出现发烧等反应,说明疫苗质量不好;还有家长自己找渠道买国外疫苗,医院来接种等等。
专家表示,疫苗的接种反应是可以预见的,是人体对疫苗当中的一些成分出现的免疫反应,由孩子的个体差异引起,有一定概率发生。对于说明书提到的常见的接种反应,家长不必紧张,数天之内症状会逐渐自然消失。“有一点家长可以放心,大概率会出现严重反应的疫苗是不会在人群当中接种的。”
相对应的是,疫苗接种完没有反应,家长也会担心是不是接种没有成功?例如大多数卡介苗的接种位置会形成一个疤痕。但实际上,也有10%的孩子即便接种成功,也不产生疤痕,这也是个体差异造成的。
对于国产疫苗和国外疫苗的差别,专家表示,国内的疫苗制备工艺已非常好,一些疫苗,例如乙肝疫苗的制备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国产和进口的疫苗质量相差不大,大多可以互相衔接。建议家长不必纠结国产和进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经济能力选择即可。
至于自己带冷藏的疫苗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则会被医疗机构拒绝接种。这是由于疫苗的冷链运输对全程温度的误差有严格要求,以此来保证成分有效。个人冷藏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可能导致疫苗失效甚至带来副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z/20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基本公卫项目之预防接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