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3年救治4万伤
年,23岁的乔治·海德姆获日内瓦医科大学博士,听说当时中国流行一种叫“东方热带病”的皮肤病,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并在上海与友人合开了一家医馆。
很快,身为医生的乔治·海德姆便发现,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一个“东方热带病”根本不值一提,中国百姓需要的,不仅是药物,还有吃的穿的。
乔治·海德姆也是穷苦出生,他的父亲,只是一个炼钢工人,大学还是乔治·海德姆半工半读,自己挣学费,这才上完,他觉得,只有改变中国社会结构,才能彻底改变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不久,乔治·海德姆结识宋庆龄等一帮友人,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年,在宋庆龄的推荐下,乔治·海德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主席和总理的热情接待。
到延安后,乔治·海德姆很快便投入工作,治病救人,闲暇时间,乔治·海德姆便做调查研究,一个月时间,乔治·海德姆走访了陕北各地医疗单位,写了一份详细调查报告,交给了主席。
这份报告,主席很是欣赏,任命乔治·海德姆做了卫生顾问,因为出色表现,年2月,乔治·海德姆成为一名优秀党员。
早在到延安之前,乔治·海德姆曾前往西征红军前线总指挥部所在的宁夏带过一段时间,在宁夏,有很多回民,而乔治·海德姆祖籍是黎巴嫩,恰巧懂得伊斯兰习俗,为了与回民兄弟打成一片,乔治·海德姆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马海德。(十个回回九个马)
年冬,29岁的马海德也碰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名红军女战士因为鼻子不通,去找马海德为自己治疗,红红的脸庞、会说话的眼睛,和灿烂的笑容,给马海德留下深刻印象。
治疗时,马海德给这位红军女战士配了红蓝两色的药水,不久,马海德又在红蓝两色的纸上,给这位红军女战士写了一封信……
这位红军女战士,名叫周苏菲,舟山定海县人,父亲是当地造船业的巨头,但周苏菲确实个有思想的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愿在家做大小姐,偷偷跑到上海,成为左翼作家一员。
年,因为宣传抗日,引起特务注意,这才在组织安排下,来到延安。
当时的延安,外国友人很少,初次见到马海德,周苏菲觉得,马海德除了鼻子高点儿、眼睛大点儿、胡子多点儿,与其他红军战士也没什么,对马海德,并无多少害怕之心。
在马海德的追求下,年,二人确定恋爱关系,并于同年3月3日,登记结婚,婚后,二人生活的很是幸福,年,二人的爱情有了结晶,儿子周幼马降生。
当然,幸福的家庭,并未让马海德忘记自己的使命,据统计,仅年到年,短短3年时间,马海德便救治伤病员高达4万余人,因为出色的表现,马海德多次受到奖励。
在中国的十几年时间,也让马海德爱上了这个国家,年新中国成立,马海德立即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年,马海德如愿以偿,不仅成为中国公民,还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
年开始,马海德参与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的组建,开始从事对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脚步遍及云贵川等多个省份。
年开始,马海德也受到冲击,但他却并未动摇,医院皮肤科门诊工作。
年之后,马海德继续投入对麻风病的研究工作,并出使十几个国家,为中国争取价值千万美元的援助。
年10月,78岁的马海德病逝北京,临终之前,马海德说,自己从不后悔加入中国国籍,能成为中国人,是他的骄傲。
年,马海德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年,马海德的故事也被搬上荧幕,《历史永远铭记》,便是讲述的马海德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z/20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关古代寺庙的发展史
- 下一篇文章: 回忆80年代的几部日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