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微圈退伍不褪色,走进喜德县退役老
北京最好的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3162.html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曾经仗剑卫国戍边,用忠诚为祖国和人民筑起安全的钢铁长城;如今,脱下军装,他们不改军人本色;从现役到退役,变了的是就业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担当、在本职岗位上继续用忠诚建功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就是退役军人。凉山喜德彝族老家广大退役军人在党领导下奋进新时代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励广大退役军人恪守初心,苦干实干,爱国奉献的热情,信心和力量,喜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喜德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老兵心向党建功新喜德为大家展示退役军人的创业故事
01、童鑫磊
位于喜德县两河口镇两河口村一组下街26号的兴鸿酒厂老板是一位名叫童鑫磊的退役军人,年12月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年12月退伍回到家乡开始办酒厂,主要经营各类粮食酒,窖酒,泡酒。年酒厂初具规模,年产量达30多吨,到年达到年产量50多吨,酒厂基本能实现自产自销。天有不测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酒厂滞销,十多万斤酒放在酒窖。与此同时酿酒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雪上加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童鑫磊凭借在部队练就的不服输的性格,振作精神,重拾信心、目前酒厂年产量可达70多吨。由于价廉物美,兴鸿酒厂生意一直很红火。童鑫磊还从事生猪养殖生产。年养殖场首次出栏生猪两百多头可他万万没想到是,年养殖场第二批猪苗刚引进不久,非洲猪瘟在国内肆虐,养殖场并没有幸免于难,损失惨重,初入正轨的养殖场瞬间陷入瘫痪。面对困难与挫折,童鑫磊不服输,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目前养殖场生猪年出栏量头,并开始母猪养殖。为满足用工需求,童鑫磊夫妻俩长期聘用了4名家庭困难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02、阿尔阿合
阿尔阿合,现年46岁,是喜德县光明镇幸福村人,于年12月参军入伍,年12月退役。现在生活日益提高,追求美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四川美食代表“火锅”主要以麻和辣为主,花椒的“火锅”流行的地区如重庆、四川等地都备受背睐。有了这样的想法,阿尔阿合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年他自筹资金40万元,在喜德县拉克乡新村承包土地开始种植青花椒。后来了解到种植中草药柴胡市场前景同样看好,于是从原来种植单一青花椒发展成为青花椒与中草药柴胡混合种植。年4月,阿尔阿合申请注册红火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青花椒主要销售给一些制作火锅底料、美食、专售当地特产的公司及零售商。中草药柴胡与省内企业答成协议,定向收购。可是,创业的道路并非—帆风顺。面对困难和挫折,阿尔阿合常说,不见风雨哪有阳光和彩虹。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目前红火合作社种植基地达亩,种植青花椒株,柴胡种植面积亩,青花椒种植1年用散工人,柴胡种植1年用散工人。阿尔阿合的创业有了一定成效,但他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2年多来,他带动本村43户贫困户集体创业,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0元。为本村增加了25个务工岗位,每人每年增收元。
03、李志明
李志明,年11月入伍,年复员回到家乡年考入凉山卫校学习临床医学,年毕业后在县疾控中心工作、一干就是30年。多年来,李志明发扬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和高贵品质,4年8月,带领血防专业人员在鲁基乡大埂村查出急性血吸虫病一例,慢性血吸虫病32例、调查新增钉螺面积5万余平方米5年7月血吸虫病防治中带领血防站全体人员,在疫区一呆就是两个月,调查常住人口近人。查出急性血吸虫病人11例,慢性血吸虫病人19例,对全村人群以及牲畜进行了药物扩大化疗由于疫情处置及时、措施得当,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绝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蔓延,李志明在血吸虫病专科门诊坐诊的8年里,为了更好地与病人交流,能从最基本的口语开始学习彝语,最后居然达到"彝汉双语”坐诊,诊所成了彝族老乡的县城歇脚点,成了彝族老乡信赖的亲人,平均每天门诊人次能达到10—20例8年-年,李志明全程参与完成了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项目,为喜德县艾滋病防治模式及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方法和依据。年李志明退出领导岗位后,主动请缨参与喜德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筹备成立等工作,担任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积极协调,为喜德县艾滋病防治争取到国家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工作之余,李志明勤于笔耕编写了《喜德县—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和《喜德县—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其著作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国家中药与保健杂志、国家医学信息等国家级刊物使用。李志明工作业绩突出,受到上级充分肯定。曾荣获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治先进个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全州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州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从退役战士到地方医士,从一名普通的卫生员到一名副主任医师、从"血防人"到"防艾人”李志明始终把自己的使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紧紧连在一起。
04、陈德俊
年陈德俊退伍回到家乡,先后当过驾驶员、承包工程等工作。年,当选民主村支部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陈德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年11月,陈德俊带领村两委成立了喜德县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努力争取上级和社会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鼓励村民入股,种植大棚葡萄和油橄榄。目前已实现亩油橄榄和亩大棚葡萄种植,建成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基地亩。年收获油橄榄鲜果斤,葡萄鲜果15万斤,初见收益41万。年收获油橄榄鲜果1万斤,葡萄鲜果22万斤,共计收益52万元。在民主村葡萄种植园里,每天有50多人在这里打工,他们当中有来自西昌等地具有一定葡萄种植技术的人员,也有一部分本村的彝族贫困户。在喜德县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门口,州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州级四好村、县级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格外醒目.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民主村支部书记陈德俊和村两委带领群众不懈奋斗的褒奖。陈德俊说,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05、尔古伍来
尔古伍来,年12月入伍,年12月退伍。退伍后,尔古伍来一直想办养殖场,由于缺少资金,养殖场没办起来。经过一番思考,尔古伍来想到养蜂投资少,利润高,加之小的时候,家里就养了七八箱蜜蜂,对养殖蜜蜂有一定的经验,于是打定主意建一个蜜蜂养殖场。年,尔古伍来凑了20多万元,做了多个木箱,远赴贵州等地购买蜜蜂,在米市,洛哈等地开始养蜂。没想到的是,他家养殖的蜜蜂当年冬天死去了一大半。随后,尔古伍来不断向专业人士请教,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目前尔古伍来有蜂箱多个,今年4月产产糖余斤,10月份还可取糖0余斤,一年的毛收入70余万元,除去支付工人工资、运输等费用外,可实现纯收入约50万元。小张是尔古伍来养蜂场的一名技术人员,曾在云南等地为养蜂专业户做技术指导,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更多的钱。为帮助贫困户增收,尔古伍来还专门聘用了3名贫困户到养蜂场参与管理。尔古伍来:“现在国家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下一步我准备把菲蜂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加入进来,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出把力。
06、冯文锐
喜德县艮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海拔0米的喜德县北山乡自日莫村、是一家拥有0只鸡的养殖场。说起该养殖场的创办,有一名退役军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喜德县卫健局帮扶工作队队员冯文锐。年,冯文锐到北山驻村,一心想发展产业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致富,思来想去决定引进企业办养殖场、并先后邀请多家公司实地考察,由于水源严重短缺,一看了之。冯文锐不愿善罢甘休,通过自已贷款、寻求亲戚朋友支持,凑了70多万元,建鸡舍、购鸡苗、买饲料、引水源、找工人,终于把养殖场办起来了。由于缺少养殖技术,没过多久,数千只鸡苗所剩无几,眼看养殖场办不下去了,冯文锐寝食不安。所幸的是,什邡市帮扶干部到北山调研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随后引进什邡艮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其中,为该养殖场点燃了新的希望目前0只鸡苗陆续出栏,蛋鸡每月产蛋3万元左右。养殖场生意逐渐好起来,公司得到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也为贫困群众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驻村帮扶路上,冯文锐心中一直装着贫困群众
07、高本春
高本春家住喜德县冕山镇新桥村二组,于年12月入伍,年退役。退伍后,还是单身汉的高本春选择外出务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老家在雅安汉源的姑娘赖安琴。在往后频繁的交往中,两人情投意合。终成眷属。结婚后,夫妇俩放弃继续在外打工,而是回到家乡种植车厘子,还成立了喜德县高本春种植养殖家庭农场。高本春告诉记者,他听说汉源的车厘子很好,价钱也不错,他还前往岳父岳母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年,高本春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购买株车厘子苗回到家乡进行种植,但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经过多方沟通之后,家里才勉强接受。因为车厘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两、三年都不挂果,家里反对的声音更强烈了,他的内心也饱受煎熬,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在漫长而又艰难的等待中。年,他亲手栽下的车厘子树终于开花了,红红的车厘子挂满了枝头。得知车厘子在冕山种植成功的消息,夫妻俩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高本春家的种植园里,还能看见一种名叫"明日见"的橘柑,高本春介绍说,去年眼前的这棵柑橘树结出的果子有30多个,一个有7-8两,市场售价每斤6-7元。年初他又买了5万株柑橘苗进行种植,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柑橘苗的嫁接工作直到今年三月才完成,挂果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高本春的心里有不仅有和他朝夕相处,支持他创业的妻子,还装着父老乡亲,特别是让增收困难群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z/21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圣朱利安传奇和浪漫主义现实创作
- 下一篇文章: 创建卫生城市这些知识,你知道多少天府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