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没当过奶爸的爸,是不完整的爸
前阵子,我采访了几个我所认识的奶爸,他们真的是我心目中非常非常优秀的奶爸。
我其实对用“奶爸”来称呼他们,自己是不满意的。一个“奶”字,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磨灭了他们阳刚之气和严谨之意的感觉。但又觉得直接用“爸爸”“宝爸”来称呼,又无法准确定义出他们对于小月龄宝宝从未出生、出生后、日复一日年复年、那种不亚于妈妈、甚至在很多方面胜过妈妈的那种独到和周到的付出。所以,就单单一个称呼,我踌躇许久,始终不能满意。
所以始终不敢下笔。
但后来,又觉得,既然都不满意,那不妨就用这个最不满意的称呼。相信他们并不介意。不论怎样称呼,他们就是他们。毕竟这只是个称呼。
我其实还是不甘心,我就又去百度,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奶爸”的:
(以下摘引可视为凑字数,处女座可以直接跳过不看)
百度百科解释说“奶爸”是一种职业:指婴儿出生后,母亲休6个月的产假照顾孩子,6个月以后,父亲可以选择休育儿假在家照顾孩子,成为专职奶爸。这一职业在很多国家每年都呈增长趋势。
既然是职业,“奶爸”具有以下职责:产前照顾孕妇,学习育儿知识,准备待产包;产后陪伴、开导、照料产妇和一起护理新生儿;接下来全方位照顾宝宝(包括冲奶粉、喂奶、洗奶瓶、哄睡、换纸尿裤、洗屁股、洗澡、穿脱衣服、料理食物、陪伴阅读、共同游戏);后期一直陪伴孩子及料理孩子生活起居,直到孩子上幼儿园,甚至包括以后接送孩子。
而且普遍认为,男性具有胜任这一职业的优势,比如陪玩的花样更多,处理意外和危险的能力更强,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更有影响,等等。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以上这些,要描述我所要提到的这几个奶爸,其实远远不够。如果以上这些是“标准”,那他们都是超出标准的“优秀”。
采访实录
1.不懂就学,不耻下问——小小爸
(备注:小小,男,8m)
小小爸我认识地较晚,至今不过一月有余。他说他曾做过的最有毅力的事就是历时三月时间成功戒烟以备孕,我顿时觉得他连戒烟这么心狠手辣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可见毅力非凡。小小爸不是全职奶爸,但他说下班回家后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奶爸职业技能也全都优秀。从小小爸身上,我所看到的最多的就是他整天不停在学习请教。或许他不是知识上最精进的,但他绝对是最谦虚好学的。每天不论是自己孩子遇到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他都会去认真筛选寻找一些权威专业的知识去进行解答反馈,遇到难以拿捏的,他也是会不断去向懂的人请教。在小爸身上,我能看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满了的瓶子,是装不进去水的,只有小爸,敢于去坦荡荡、乐呵呵地不断让自己去汲取养分。
那么,如果一个爸爸,以自己不懂、怕做不好而不去照料和陪伴孩子,那么是否忘记了有个途径叫“学习”。
关于父亲对孩子的意义,小爸如是说:“父爱让孩子坚韧。在养育和陪伴的过程中,母亲更注重孩子吃饱穿好、身体健康,而父亲更注重孩子玩得高兴、过得舒服。我想让孩子高兴舒服。。”
2、无法忍受错误养育的偏执狂——恬爸
(备注,恬恬,女,13m)
与恬爸虽然认识的时间不短,但由于他的工作性质,经常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出现,所以我能了解到的依然是很多片段,但却足以支撑起一个丰满的概念,那就是,这个爸爸是个完全不能忍受任何错误做法的偏执狂。恬爸也不是全职奶爸,也是下班后带孩子,奶爸职业技能也全不在话下。但他说,他每个照料环节都做得很好(他甚至都是中级厨师,做饭更是擅长),但他从不给女儿换纸尿裤和清洗隐私部位,他说他要从小就尊重和保护女孩的性别意识和隐私习惯;他说他在商场好几次看到有竖抱新生儿的父母,他都要过去反复教会人家正确的抱法;他会因为某个孩子的大运动发展问题,能反反复复向我询问求证很多遍;他会因为育学园APP食谱里一个“西红柿鸡蛋炒饭”匹配到了8月龄而执着地去投诉;他会为了写一篇关于儿童玩具选择的文章,而写到根本没法收尾(写得太庞大了)。所以我发现,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偏执狂。而很多事情,正因为有了他们近乎偏执的坚持,科学与正确的做法才得以推广和普及。
所以,这是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但却不是为了搞研究,而仅仅是一个爸爸想给孩子最正确的对待和最好的爱。那么其实是不是很多爸爸,都只是把这份优秀与钻研的精神全部交付给了事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没留几分给孩子?
所以恬爸说:“父亲参与养育,会让孩子的人格更完整。我每天跟她在一起,除了照料,就是变着法子逗她笑(真是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
3、把控和保障一切的总指挥——西西爸
(备注:西西,女,10m)
西西爸不是学医搞药的,但对病理和药物研究地很深很全面,基本宝宝疾病与用药方面问到他,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而这知道,又不是那种一知半解的知道,是真的知道。当然,对宝宝的照料方面,他一样科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包括他的不苟言笑。所以我其实是从西西妈身上才了解了西西爸一些。育学园APP里有个妙招分享,西西妈一直稳居冠军,不过西西妈写的妙招一般都是用以下句式开头:“我老公准备、我老公要求、我老公规定、我老公说、我老公口述、我老公是这样做的、我老公给我找的资料、我家的育儿大圣认为”,通过看她字里行间的描述,一个为了孩子,去从学知识、用知识、到身体力行去保障知识水准的一个严谨负责的爸爸形象才终于跃然眼前:他从孕期就鼓励妻子母乳喂养,并承诺妻子只管产奶和追剧,其他的都由他完成;妻子要上班了,他又是声泪俱下(西西妈原话)鼓励背奶;他可以为了围产、打麻风疫苗如何与医生问答而开家庭会议;他可以因为孩子今天辅食没加好而一回家就盘查原因并解决;他可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干预而避免孩子发生呼吸道疾病;他可以每天都抽空去听各种育儿知识讲座。对,专家不是一天炼成的,而他为了孩子,把自己炼成了专家。
西西爸一样不是全职奶爸,他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孩子而学,他说下一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知识重点也要从屎尿屁这些基础照料转移到心智发育上来。
而对于爸爸带孩子在“时间与精力、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的两难话题上,我从西西爸这里听到了最朴实、最轻描淡写但却最坚定的回答:
西西爸说:“我觉得工作和照顾孩子可以兼顾,下班就回家,时间都给她。男人一样可以带孩子,不会比妈妈差,只会比妈妈更出色。有爸爸陪伴的宝宝才更幸福。”
4、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妙爸
(备注:妙子,女,3岁6m)
据说是女儿被抱出产房睁眼看他的那一眼,他才在盈眶的热泪中找到了做父亲的感觉;据说也是每次抱着喂奶时女儿都要先跟他对视一眼,他才深切感受到血脉相连。当他在拒绝“利巴韦林、中药感冒药、复方退烧药、儿脐贴”的过程中,当他不相信诊断的“肺炎”而坚持判断为“支原体”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最起码要对所有即将加诸在孩子身上的药品与治疗手段必须具备“知情权”。所以,陪伴着孩子的长大,他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没有证的儿科医生”(我曾戏称他为儿科医生,他笑称自己没有证)。但也就是这个没有证的“儿科医生”,用他最大的善良与利他心孜孜不倦地去帮助那些面对“腹泻、咳嗽、鼻涕、湿疹、吃多了穿少了疫苗要不要打”而手足无措的家长,即便也苦恼“我似乎每天都在重复回答一样的问题”,但仍是不懈怠每一个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千变万化的症状,不但给予最恰当的解答和建议,并且更多是规劝和鼓励家长自然养育、谨慎用药,更多去白癜风中医治疗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z/4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过敏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 下一篇文章: 结节性脂膜炎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