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力量马海德之子解密,父亲和宋庆龄50



刘畅

编辑

李兴东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5年的风雨历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追求信仰,从五湖四海来到中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后来的经济建设,这些西方人的身影一直参与其中。如今,斯人已逝,他们的子女也已迈入高年,这些子女们被赋予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西方“红二代”。

在北京后海的一栋四合院里,住着一位出生在延安窑洞的外国人。他叫周幼马,在周围邻居眼里,早已把他当做“老北京”。当我拜访他时,他谦虚的笑着说“我其实现在就是一个标准的退休干部,平时写写文章,逗逗孙子,参加一些政协组织的活动”。

年出生的周幼马,可以算得上是在延安窑洞里出生的第一个外国人。

他的父亲马海德是毛泽东的保健大夫。

年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部分成员在香港合影。左起:爱泼斯坦、邓文钊、廖梦醒、宋庆龄、克拉克、法朗斯、廖承志

这位生在美国,当年只是想来东方研究热带病的洋大夫,最终却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洋红军”,从此扎根中国。他与埃德加·斯诺并肩走进陕北苏区,但出于保护,《红星照耀中国》里隐去了他的名字。

他鲜为公众所知,但他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贡献绝不亚于诺尔曼·白求恩;他与宋庆龄有着50年的友谊,还曾因治好邓颖超的病,被称为“万能医学博士”。谈起父亲,周幼马感叹,那一代人的经历现在讲起来似乎很遥远,“但讲得越多,我越发觉得他们身上那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宋庆龄引荐父亲去陕北

年9月26日,周幼马的父亲乔治·海德姆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他16岁考入医科大学,23岁(年)就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为了到东方研究热带病,在好奇心和探险精神的驱动下,他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坐船来到了中国上海。

7岁的马海德在美国。

周幼马曾听父亲讲,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西方有的这里全都有,却没有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对他们三个美国青年来说,挣钱简直太容易了。他医院工作,后来合伙开了一家诊所;一年后,其余两人回国,而乔治选择留了下来。

在上海,乔治认识了改变他未来人生轨迹的3个人:一位是在外国书店认识的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另一位是经她介绍认识的上海租界督察、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中共地下党的上海电台就设在他家的楼上;第三位便是宋庆龄。

马海德与宋庆龄以及解放区救济总会人员在北京。

“听父亲讲,在一次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节的家庭舞会上,他对面坐着一位个子不高,却非常美丽、高雅的女士。父亲于是请她跳舞,后来才得知这位女士就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在他们的影响下,父亲逐步转变成为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

乔治开始参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他的诊所也逐渐成为地下党人秘密开会的场所。他曾开着汽车送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到上海码头赴莫斯科开会。“这都是宋庆龄和艾黎交给他的任务,父亲非常高兴能让他做这些事。”周幼马说,也是从那时起,直到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宋庆龄和艾黎一直都是他最忠实的老师和朋友。不管风云如何变化,对父亲来说,他们都是可信赖的。

年3月,毛泽东请宋庆龄找一名医术水平高的外国医生来陕北苏区进行医疗服务。“毛主席之所以要找一名外国医生,大概是考虑到外国人容易通过国民党特务的封锁线,同时张学良也愿意帮助外国人来去自由。于是宋庆龄找来了我的父亲。”

年,讲述马海德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的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引起了业内外的强烈







































白癜风是什么
什么叫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z/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