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世卫组织只身归国成ldquo麻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71218/5941825.html

在你的印象里,

98岁老人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是在家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

还是到公园找朋友品茶聊天?

这些普通老人退休后的消遣娱乐,

对于李恒英来说都是陌生的,

早起一杯咖啡、

穿戴整齐出门、

拄着拐杖赶早高峰,

这才是她,

一名98岁“上班族”的日常生活。

“我的故事,从离开美国开始”

年,李桓英在北京出生。年,二十三岁的她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一年后留学美国,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年,她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一批官员,工作合同期满后,世界卫生组织又发来了续签5年的合同。

这本是一个不假思索就能做出的选择。

正值大有可为的年纪,家人也都定居美国,稳定的生活、体面的工作、优厚的待遇、便利的研究条件……李桓英拥有的未来一片大好。

可她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拒绝续约,只身回国。

“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忘本。”当被问及为何在美国生活多年还选择回国时,已是耄耋之年的李桓英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等我四十几岁,在联合国钱挣够了,再晚些回来,该退休了。”李桓英慈祥的面庞透露出坚定和自豪的神情,“我应该回,正当其时。我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

无论过去多久,再提到当初的决定,李桓英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后悔。

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年,李桓英的父母从美国赶来看女儿,看着生活条件不好的女儿,想要带她回美国,但李桓英却拒绝了。三人于是拍了一张合影,那是回国后李恒英第一次见父母,也是此生的最后一次。

“我们做医生,没有恐惧”

我国历史上曾有名医李时珍为了解各类药材而亲尝草药的传说,但由于年代久远,那些传说已无从考证,而李桓英“以身试药”的故事却并不遥远。

上世纪60年代,李桓英在连紫外线设备都没有的陋室中,自力更生,研制麻风抗原,并在自己胳膊上注射,试验成功。上世纪70年代,为消除患儿的头癣,李桓英土法上马,自制灰黄丸,她自己连续服用3天,没有毒副作用,才给患儿服用,使苏北患儿彻底治愈。

迎难而上、一往无前,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在李桓英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回国后一直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的李恒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建议她做麻风病研究,从此她开始了和麻风病的斗争死磕。这一年,她已经57岁,本是许多人即将退休的年纪,却要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李桓英非但没有畏难情绪还欣然接受了任务,并向领导提出要“下到一线去,到麻风村去”。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患了这种病的人往往被视为魔鬼,不仅很少被救治,还会被赶到一个封闭的地方自生自灭,有些病人甚至被活活烧死或者直接活埋。

在李桓英所处的那个年代,大家对麻风病依旧很恐惧,但她却说:“我们做医生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

对于许多人避之不及的麻风病人,李桓英却主动热情地迎上前去,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还会和他们拥抱。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他们信心,让他们知道这个病是可以治好的。

同时,她也想让更多人知道,麻风病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因此,她没有选择只用嘴讲有关传染概率这样的大道理来说服别人,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替自己说话,身体力行地促进破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给他们和所有人一样的关爱和支持。

与麻风病斗争的道路充满坎坷和曲折:去“麻风村”的山路难行,李桓英经历过多次车祸骨折、翻船事故、蚂蟥叮咬吸血……但这些都没有让她止步。

年,李桓英带着从世卫组织申请来的新药,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偏远的3个“麻风村”试点“短程联合化疗”,两年多后服药的47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短程联合化疗”在我国推广后,年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国际组织小于1%的标准,极大减少了我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这一方法于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

李桓英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得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她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等诸多荣誉。

回忆往事,李桓英说:“治好麻风患者带来的由衷的喜悦,不是任何酬劳所能代替的。”

“我这回应该够格了吧”

年出生的李桓英可谓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了,但同时,95岁才成为党员的她也是党的新鲜血液。

“我这回应该够格了吧。”这是李桓英申请医院党委书记说的话。“得到人民的认可”一直是她衡量自己所作所为的一把标尺,而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和一颗谦卑之心让李桓英一直用极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摆在入党这件事面前仅仅是“够格”而已。

“我回国不后悔,一辈子研究麻风病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在这样的热忱和赤诚的驱动之下,李桓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是一颗种子,扎根在祖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才得以发芽成长,是祖国这片沃土造就了我,让我有机会放手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事业奋斗终生!”写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这句话是李桓英铿锵有力的誓言,更是她身体力行的实践。年近百岁的她如今依旧奋斗在麻风病研究的第一线,早起上班、阅读文献、整理笔记,那种干劲和热情与年轻人几乎别无二致。

“干到一百岁”,这是李桓英对自己的目标,九十八岁的她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表示“我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你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终生未婚的李桓英没有像许多老人一样,享受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天伦之乐,可她却甘之如饴,“生活是自己找的,但从中获得了满足”。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这是李桓英老人的真实写照。她不仅为麻风病人带去了温暖和希望,为麻风病防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还用她的信念和勇气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资料来源:

1.《面对面》李桓英:要干到岁

2.视觉志《一个终身未嫁的北京女人:我的故事,从离开美国开始!》

3.搜狐网《98岁“上班族”》

4.北晚新视觉《世界著名麻风病专家李桓英:一位96岁新党员的新生活》

5.中国科学报《大爱无疆李桓英:从医几十年,舍身试新药》

人人公益北京团队最新招聘

寻找同样心怀梦想的你

推荐阅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1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