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城医院,为何修建于大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1.html
作者/楚地三雄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有一个叫白头?的偏僻山村,这里四面环山,人烟稀少。新中国成立后,县内最早、规模最大的“架山麻风病管理站”在年10月在白头坳建成。
麻风病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感染者会导致手脚残疾、五官受损。上世纪50年代,麻风病在中国流行,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政府在偏远的山区中,建立起医院,对麻风病人集中隔离治疗。他们自愿或被迫安置在最偏远的大山深处。
上方为模拟图
当年我市经国家批准,把白头?村与清源乡的5千多亩林地和粮田划出用于建设“架山麻风管理站和架山麻风村”,两地相隔约20余里。架山麻风村选择原属架山的猪栏冲、王家、胡家冲、栗子界这几处地方建麻风村。原来的架山从此一分为二,医院管辖地叫架山麻风村,本地百姓居住的一处还叫架山,而把原居住在架山麻风村的百姓全都迁移至架山安置,两地中间只相隔一条山脉,约1.5公里。 麻风村内建设了治疗室与好几座病房。医院与麻风村之间没有公路,自建村以来全靠一条山间小道,医务人员为病人诊疗治病需步行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麻风村,病人的一切生活用品、治疗药品等均需肩挑手提,若遇病重或残疾严重的病人入村,则需请民工用担架抬着上山……架山麻风村地处于大山之中,袁家山水电站河水经过麻风村流向白兰桥,这里雾多、湿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村内居住的病人来自省内外各地,他们受病魔的摧残,绝大多数病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有少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唯有靠政府和社会救济度日。上方为模拟图
据《民国中央日报》记载,在旧社会,患麻风病被认为是“前世作孽”,人们怕感染噩运将麻风病人驱逐到偏僻地区或遗弃在荒郊野外,任期自生自灭。直到20世纪,屠杀麻风病人的惨剧还频频发生。年在广州白云山横直岗发生震惊全国的惨案,广州军警在光天化日之下集体屠杀多名麻风病患者。 据有关档案记载,医院、麻风村建于年10月,这是当时城步境内最大最有名的医疗管理站。安排治疗主科医生2名、副县长1名兼管麻风防治工作,组织民政、卫生等主管部门及公安、粮食、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 据《城步县志》记载,是年县卫生科派一名医生深入村寨进行麻风病病调查,查出患者25人。当即将其集中于白毛坪卫生所施治,年移交县麻风病管理站隔离治疗。年,县麻风病管理站更名为架山医疗站。年省民政厅拨款2万元,将麻风管理站改为麻风防治站。~年,省人民政府给该站拨款10万元,省卫生厅拨款7万元,市卫生局拨款2万元,先后修建麻风病房、职工宿舍、门诊楼、电影院、食堂占地2千平方米。省卫生厅还配给当时最先进的医疗器械、显微镜、电冰箱、救护车、病理切片等器械20多台(件)。把架山东面袁家山北面兰容南面的5千多亩山林与粮田划为麻风村,至年该站医生和职工增加到8人,共开支病员医疗费12.5万元,生活补助费10.8万元,定销粮3万多公斤;共收治省内城步、武冈、新宁、隆回、双锋、祁阳、邵阳市、衡阳市、汩罗、临湘及广西资源等12个县市的麻风病人人,治愈人。该站采用“氨苯砜”和"扫砜庄”治疗,直到80年代麻风病基本消失。上方为模拟图
上世纪90医院撤离白头坳,搬至县城,医院与中国疾控中心。麻风村依旧留有几个已康复而无家可归的老人,随着年龄变老,一个一个死去,年最后一个病愈麻风病老人也离开了人间。人去楼空,医院依然建在,如今破烂不堪,无人居住看管也无人入住,麻风村从此成为过往,病房与粮田等基本废弃,现变为待开发之地。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17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梅毒的起源和历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