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古人原来是这样防疫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今天是年的最后一天,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叹:滚蛋吧,!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年,人类大灾难之年。有史以来少有。
现在,新冠疫情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而作为全切抗疫的优等生——中国,其实并不缺少跟病毒、跟疫情做斗争的经验。
虽然古代中医没有现代的诊疗设备,无法完成认识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但在同瘟疫的长期斗争中,医者们一样形成了一套瘟疫的诊治和治疗体系,守护了中华国民数千年。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古代都是如何预防和治疗瘟疫的。
01一、隔离切断传染源,对病人进行隔离是最切实有效的一种措施。
夏商周时期,隔断传染源以防止疫病继续扩大的思想已经产生。秦汉时期,对凡是感染疫病的病人,有一套检查和隔离措施。云梦秦简《封诊式》中,讲述了里典甲向上级报告,发现本里人丙好像是患疠(即麻风病),于是展开了调查,询问患者本人。接着派医生前去检查,医生根据丙的各种特征进行观察,最后诊断他确是犯了麻风病,于是将患疠病的丙送到疠迁所隔离,再进行医治。说明早在秦代时期,对麻风病的诊断有着一套报告、鉴定、隔离的完整制度,并建立医院。
01二、药浴《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清代刘奎《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于谷雨之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01三、艾灸唐代大医孙思邈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这是用灸法来预防瘟疫感染。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强调,艾灸能保命,不但可用于治疗,亦可用于预防。
01四、粉身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该方以各种祛邪辟秽药物组成,外粉周身以御时行邪气。
同时,《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姚大夫粉身方”,“芎穹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内米粉中,以涂粉身于身。大良。”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粉身散、《外台秘要》治温病粉身散方与此方同。
01五、悬挂佩戴古人认为,疫毒是一种偏性极重的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比如,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或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手臂、头顶、胸前,可以有效预防疫毒感染。
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同时现代研究发现,中药香囊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预防流感,防治疫毒:中药香囊可以在预防普通感冒、甲型H7N9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起到一定作用,可减少人们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
2.避秽化浊,清新空气;
3.吸汗、提神:“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芳香走窜,开窍提神;
4.驱蚊虫毒蛇。
01六、服药《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载“小金丹方”,其组成、制备与服用方法为: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方中四味药物,特别是朱砂、雄黄是后世辟瘟防疫常用的药物。
————由此可知,古人非常重视疫毒的防范,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上这些预防疫毒的方法仍可借鉴。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养生好文章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17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永州有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村,至今犹在
- 下一篇文章: 收藏贴出国留学体检疫苗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