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后,这3个商业领域可能会迎来变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研究员付一夫、黄大智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ID:SuningWealthInsights)
图片来源:Unsplash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瘟疫始终如同影子般挥之不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深刻无比——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能从很多方面促成人们的自省、社会的反思,由此引发一系列变革,不仅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甚至还能改变文明的走向。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作为重大公共事件,疫情本身牵动了一系列社会运转模式调整和人们的行为模式改变,这些变化又会给商业世界带来哪些机遇和变革呢?
01无人配送迎发展契机众所周知,面对疫情来袭,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成为牵引商业模式变革的重要变量。
以00年非典为例,隔离导致线下面对面骤减,旅游、航空、餐饮和文化娱乐行业均受到负面影响,但药品、食品、纺织、电信等产业出现了商机。
此外,电子商务趁机崛起,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后续十几年里持续对中国商业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在极大地改变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同时,还间接带动了第三方支付、现代物流乃至团购、外卖等一众行业的壮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隔离依旧是首选方案;面对疫情,即便是春节假期,各种走亲访友、商业往来、逛街购物等活动都统统按下“暂停键”。
隔离在家,外卖和电商的需求大增。
但与00年非典不同,步入00年,外卖和电商早已是成熟的商业模式,隔离的意义不在培育用户线上下单的习惯,而是有望推动线下配送模式的变革。
没错,就是无人配送。
无人配送,顾名思义,不需要人的配送,其载体多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
其实这并非新鲜事物,早在01年,亚马逊就提出了无人机送货计划,三年后其开发出的PrimeAir送货无人机即送出了第一单。
放眼全球,目前除了PrimeAir外,无人配送领域的代表还有美国电动卡车制造商Workhorse研发的HorseFly无人机、英国StarshipTechnologies推出的Starship送货机器人、美国RobbyTechnologies公司的Robby机器人等等。
在我国,随着配送需求的加剧、用户体验与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环境下的末端配送需求难以满足,传统物流的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于是以苏宁、美团等巨头为代表的诸多企业都开始盯上了无人配送这一新兴领域。
同传统物流配送相比,除了能免去疫情期间的人与人直接接触外,无人配送至少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其一,配送业务时效性增强不会受到运送车辆不足、交通拥堵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甚至还能突破地形地貌的限制,翻山越岭、跨越河流地进行配送,这不仅扩大服务空间范围,使运输自由度大大提升,还能显著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其二,增进用户体验这不仅体现在普通用户对于黑科技的惊喜方面,对于那些物流基础设施欠发达的农村及偏远地区来说,无人配送还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让那里的居民也能分享送货上门的快感。
在实际操作中,无人配送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其安全性与应用范围还存在不少问题,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故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不过,当下捉摸不定的疫情,或许将为无人配送的大面积兴起提供一个极佳的契机。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多了起来,届时请不要惊讶。
0泛娱乐领域变动已现疫情肆虐时,人们要么在家办公,要么下班后第一时间回家(非必要的社交应酬能省则省了)。
七点到家、长夜漫漫,一些人成为知识付费的用户,对更多的人而言,打发无聊时光成为刚性需求,会刺激对各种短视频、长视频的消费,人们的娱乐消费模式有望出现新的变化。
曾经网络有个非常火的问题:
给你一个房间,温度合适,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出门,你能待多久?
如今到了亲身实践这个问题的时候。
疫情将人们“关”进了一个房子里,吃着零食、刷着手机。
有人感叹,终于到了啥也不用干,在家躺着就能给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
但是躺着躺着,人们发现:居然“刷无可刷”了。
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19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河北本地确诊已例官方通知村卫生室
- 下一篇文章: 飞驰人生韩东君的赛车郁可唯的温水,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