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流传一千多年的医护精神
白癜风擦什么药最好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817/5631700.html昨日,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陕西中西药大学医疗队32人驰援武汉。队长雷根平医生表示,要弘扬“大医精诚”精神,精诚合作、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必须有良好的医德。是医护人员职业准则的至高荣誉。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孙思邈率先提出了这一说法,一直流传至今。孙思邈,京兆华元(今陕西耀州区)人。自幼聪颖好学,七岁就学,便可日诵千余言。被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称为“圣童”。弱冠之年已通晓诸子百家,喜好钻研佛教典籍,尤其善谈老庄道家之学。身为一名天资很高的读书人,孙思邈没有选择赢取功名,按照儒家设计的人生理想,去“治国平天下”,甚至对仕途避之不及,反而选择了悬壶济世的行医生涯。在古代,一直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一流举子,二流医”,孙思邈就曾感叹这种社会风气:“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缺而弗论。”医术被世人以为耻,而孙思邈却坚持选择这条人更少、更崎岖的路。这个不被人理解的选择,跟他自己幼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患过风疾。为了治病,家里四处求医,汤药费几近“罄尽家产”。每每回想起这段痛苦的经历,加之耳闻目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窘境,孙思邈立志成为解救苍生的医者:“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为了更好地进行医学研究,孙思邈除了刻苦钻研医学典籍,还亲自找寻药草,研制药方。他多次深入秦岭,进行长时间的考察,发现了太白山这座天然的大药库。公元年,孙思邈开始隐居太白山,一面采集药草,研究医学;一面向世外高人学道,探究养生长寿之术。太白山位于今宝鸡市境内,是秦岭最高峰,山色秀丽,六月积雪。至今太白山还保留着孙思邈的很多纪念遗址,也有不少人称孙思邈为“太白山人”。孙思邀一生求知若渴、不耻下问,只要听闻别人有比自己高明的医方便会竭尽全力拜访求教。并且亲自跋涉于太行、峨眉、等名山大川之间,奔波于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地进行考察、采药、诊疗、著述。凭借不懈坚持,孙思邈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诊疗经验,最终使其医术从懂、通、精,而达到了“悟”的业务水平。贞观九年,汉王李元昌大腹水肿,许多医生束手无策,生命危在旦夕。恰逢孙思邈从江西回到梁州(今陕西汉中),于是亲自为汉王治疗,六天后便转危为安;来年,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李文博因久食寒石散而患上了消渴病(糖尿病),经孙思邈治疗后,病情大为好转;同时,他还亲自为六百多名麻风病人进行医治。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得病后形体发生改变,外形变得丑陋。在古代,不仅中国,包括欧洲各国,对麻风病患者不是烧死,就是活埋或者淹死。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中,绰号“毒手疯丐”的金世遗,他少年时就因怀疑是麻风患者被世人遗弃,一生命运多舛。孙思邈不顾个人安危,还对患者一一出钱资助,治愈率达百分之十。孙思邈一生远富贵,淡名利。早在北周时期,当时杨坚辅政,就曾征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就。至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召孙思邈至长安。此时孙思邈已年过七十,唐太宗见他面色红润,容颜不老,不禁感叹道:“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羡门、广成皆为神话人物,唐太宗一心求长生,因此对孙思邈羡慕不已,欲封他官爵,孙思邈推辞不受。(唐太宗后因服用丹药引起汞中毒而死,仅五十二岁。)后来长孙皇后患病,久治无效。唐太宗召孙思邈前来救治,很快便妙手回春。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甚笃,为此对孙思邈感激不尽,又重提授官之事,孙思邈固辞不受。唐太宗转而又授黄金、黄袍,孙思邀亦不受。由此唐太宗对更加敬重,一个有作为、有见识的皇帝如此对待一个固不为官而终身行医的民间医生,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另一方面也证明孙思邀在当时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唐代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身体一直不好(应是身患高血压,这也是武则天得以掌权的原因之一),于显庆四年召孙思邈进京,欲授以谏义大夫之职,孙思邈仍不愿为官,碍于情面,将自己的大弟子医院。后来,孙思邈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回乡,之后一直隐居在故乡耀县的五台山。孙思邈面对高高在上的帝王,仍能坚持自我,不卑不亢。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患者一视同仁,不问其贵贱贫穷,一心一意为病人解除痛苦。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的两部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皆冠以“千金”二字。同时也使得中医继汉代之后,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孙思邀认为行医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胆欲大而也欲小",即处事时既要胆子大、自信、果断;也要心细、周密、谨慎。二是"智欲圆而行欲方","智圆"是指遇事用智慧来处理,不要拘泥于事情本身、有制敌先发的能力;"行方"是指心地善良而无邪念。这就是孙思邀对于良医标准的要求。孙思邈的送种医德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孙思邈“职业属医,思想在道”,他精通儒、释、道、医等多家学说。他与“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等文人交好,卢照邻以师待之。他既是儒家的“鸿儒”,也是佛家的“居士”;既是道家的“真人”,也是医家的“药王”。孙思邈年逾百岁,关于他真是的寿命,历史上有不同的争论。但即便最年轻的说法也有岁,见于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的记载。据南京大学干祖望教授考证,孙思邈应活了岁,这一说法普遍被学术界所接受。孙思邈一生贵人命,重医术,不慕官利,勤求不倦;博极医源,医术精湛,济世救人,不谋钱财;淡泊名利,不图回报,医风严谨。新、旧两部《唐书》皆为其列传记载,孙思邈临终时,嘱咐家人薄葬,不葬冥器,不宰杀牛羊举行祭祀活动。他曾说:“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对于动物也要心怀慈悲之心,不要轻易伤害,可惜今人却将各类动物摆上餐桌,最终自食其果。孙思邈于一千多年前提出的“大医精诚”思想,一直劝诫勉励着无数医护人员,在国家遭遇病魔肆虐之时,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守护着后方的安宁。这种精神流传千年而不朽,未来还将激励着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21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新军团外观曝光铁甲雄兵战票新赛季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