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文学而恶意贬低莫言的人该歇歇,司马南



那些说莫言只会刻画人性丑恶,而不会写赞美诗文的人,请睁大眼睛看清楚,这是不是英雄壮诗?

1.年,赵尚志将军百年诞辰,头颅回故里安葬,莫言感发而赋诗一首:

白山黑水富饶地,大豆高粱育英雄。

义旗高举八方应,烽火猛烧九州红。

百年奋斗洒碧血,千古流传感苍穹。

将军灵台还故里,吾兄宝才建奇功。

2.年四月,莫言为黑龙江省尚志市乌吉密乡半截河屯赵尚志将军起兵地题诗

白山黑水建奇功,剑影刀光气若虹。

首葬丘陵藏猛虎,躯投江海化蛟龙。

身经百战心不改,体被双分目未瞑。

题罢碑铭拍案起,生为豪士死英雄。

3.莫言为赵一曼烈士写的诗

巾帼抗日第一人,血沃中华献此身。

白马红枪豪士气,遗诗绝笔母亲心。

钢筋铁骨穿牢狱,义胆侠肝化斗辰。

儿女英雄何处觅?且从尚志到宜宾。

第一、二首歌颂赵尚志英雄的,第三首为是赵一曼英雄所题写的。这三首诗章气势上均慷慨激昂,裂天震地,尤其“生为豪士死英雄”为佳句。不过整体艺术上稍有不足,直抒显粗率、意境未浑厚,等等,但也不是当今作家所能轻易拟就的,更何况其他人呢?

反观,司马南写的什么呢?

无诗境且乏味,打油也算不上,而且多是浅显粗糙或生硬不通或硬套他人之句的文字,基本阅读不了,更别谈欣赏了。

反差太大了,一个是文士,一个是略识些些字而不通文墨的粗野之人。像司马南这样文学素养欠缺及悟性不行的人,打油诗都没写通顺,更何况壮义之诗歌呢?

文学是要一定文学基础才可以鉴赏并看得懂诗文的意义的,如果你基础差也不认真学习而不懂文学内涵,即便详细分析给你听,还是理解不了,只能说明文学基础、悟性、品行等等实在太差了。

但请不要盲目地以讹传讹或胡乱抨击他人的文学作品,这是没见识,也是极其可耻的行为。

在这里再补充一下,实际上莫言的作品,有一些是歌颂人物的可敬、伟大的品行的,只不过是那些不懂文学的人没有理解罢了。

比如:

《卖白菜》讲述的是六七十年代乡村一母子卖白菜的艰辛过程,母亲翻遍屋子寻找值钱的东西以便能填补并照顾好全家人生活的开销、母亲眼睛一直停留在吊在橛子上的三颗白菜上、儿子非常想将这三颗白菜留作年底的饺子馅、卖与不卖纠结中、卖菜途中儿子不小心掉了一颗白菜而被母亲呵斥、儿子嗔怪老太太爱占便宜并将白菜剥得几乎只剩下菜心、母亲只是笑笑看着这一切、母亲可能常年劳作太累患上各种隐疾以致头晕不得不叫儿子计算菜钱、最后回到家的母亲很是恼火儿子多算了一毛钱并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不能多拿别人一毛钱等等,大量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母亲是一个于贫穷境地却能顽强不屈、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性。

《红高粱》讲述的是九儿的苦命与不屈、爱情与征服、意志而顽强、英勇而牺牲的故事,其中有很苦命的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许配给患有麻风病的地主儿子、与意气豪义的余占鳌突破乡村的陋制俗规而相恋、余占鳌愤恨地主儿子的欺负霸占九儿的不耻行径并将他们一家杀害、九儿虽是弱女子但性格极倔强拜师酿酒师傅并习得一手绝酿、日寇侵犯之际余占鳌与各方摒弃前嫌为国家民族之大义而举起抗日大旗、九儿英勇地将日寇引诱入红高粱地然后点燃而同归于尽,等等,极具震撼及一定的艺术,九儿敢爱敢恨、英勇顽强而让人泪目。

所以,莫言不乏一些歌颂正面的、正义的伟大或英勇的思想精神的作品,只是那些看不懂文学的人不懂得欣赏罢了。但如果无理无据或恶意地贬低他人文学作品,或看不懂文章内涵而乱扣帽子等等,如此文学素养低下及不可理喻的行径,是极其可悲的,也是极其可耻的,更是令天下有识之人笑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by/2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