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软弱的大宋,在面对瘟疫肆虐时,朝廷都



2024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前言

在瘟疫的面前,人类往往都是非常脆弱的,一旦瘟疫爆发,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夺走几十甚至几百万人类的生命都是很有可能的。

比如说东汉末年,古罗马爆发的那场大瘟疫,每天都有多人染病而死,受害者的总人数更是高达万人,就连古罗马的维鲁斯大帝以及安东尼大帝也都被瘟疫夺走了性命。

不同于洪水猛兽,瘟疫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始终伴随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之中,14世纪中叶,欧洲和中亚地区惨遭黑死病肆虐,0多万人死于这场瘟疫,死亡人口接近欧洲总人口的1/3。

国外的瘟疫如此凶猛,国内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宋朝时期,瘟疫更是每年都会发生。在如此高频率高强度的瘟疫冲击之下,宋朝对瘟疫的防治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效。

时至今日,宋朝防治瘟疫的措施,仍然很有讨论的必要。

一、宋朝对瘟疫认知上的变化

早在先秦时期,瘟疫便已经出现在史书之中。

《周礼.天官》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包括之后的《吕氏春秋》也记载着“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由此可见,从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瘟疫便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那么什么是瘟疫呢?

总体来说,瘟疫是由一些强烈致病性的物质,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比如说天花、流感、霍乱、鼠疫等等,其形成原因一般是由气候反常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

或许是因为宋朝的天气太过于反常,所以宋朝时的瘟疫堪称是五花八门,非常齐全,这一时期曾经爆发过天花、麻风、麻疹、黄肿、伤寒、痢疾、瘴疫、天行瘟疫、痄腮等等。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瘟疫种类,几乎都曾在宋朝出现过,只是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宋朝之前,大多数的统治者都把瘟疫视作天灾,一直到了宋朝时期,统治者才开始重视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瘟疫,宋太宗曾经对宰相说过这样一句话:

“今岁西成,人民亦无疾疫,(朕)当与卿等力行好事,以答天意。”

由此可见,宋太宗已经将国家统治与瘟疫的流行真正的联系到一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到了宋真宗统治时期,对瘟疫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直接将瘟疫提升到了四大自然灾害之首,采取优先防治的国家战略。

既然说到了四大自然灾害,就不得不提一下宋朝时期邢昺所提出的“四灾论”。

参考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篇》第六十七卷记载:昺云:民之灾患,大约有四,一曰人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牛瘴,岁必有其一。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宋朝时期的四大灾害分别是排名第一的瘟疫,排名第二的旱灾,排名第三的水灾以及排名第四的畜灾,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宋朝统治者对于瘟疫治理的重视程度。

到了宋神宗统治时期,宋王朝对于瘟疫的爆发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只有国家稳定才可以减少瘟疫的爆发,才可以有效治疗瘟疫。

年宣徽南院使张方平在奏折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饥疫之后,所在盗贼蜂起。”后来的御史刘挚也在奏折中提到:“民饥则盗贼必起,又疾疫相承而作。”

通过这些大臣们的奏折,便可以发现宋朝对于瘟疫和国家政权稳定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二、大宋朝廷在防治瘟疫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宋朝统治者深知:想要防止瘟疫,只能依靠朝廷,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地方官员,他们都会积极寻找防疫的办法,也会积极引导所在辖区内的防疫工作。

整个大宋朝廷,上至皇帝陛下,下至文武百官,他们在防治瘟疫时主要有5项工作。

第1项工作——统筹医疗!

每当有地区爆发瘟疫,先是由皇帝下令,然后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太医局等国家医学机构便会派出大批朝廷医官以及医学生,前往瘟疫爆发区治病赐药。

既然是赐药,自然是免费的,那么这些药品都是哪里来的呢?主要是朝廷给地方拨款,从地方药铺购买药物,也有一些由国家制药局制作的成品药。

年7月,湖南爆发大规模瘟疫,宋太祖下令:“赐药行营将士。”年的5月,京城出现大瘟疫,宋太宗随即发布《选良医诊视京城病人诏》,医院50万贯,让他们购买药物,免费为京城老百姓治病。

第2项工作——编辑药书!

因为宋朝时期爆发过许多次的瘟疫,所以能够治疗瘟疫的药方,宋朝是非常多的。为了不让这些药方失传,在朝廷的主持下,官方开始修书,分别制成了《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要济众方》、《熙宁太医局方》等多本药书。

而这些经历过无数次实践的药方,也成为了大宋各级官府治疗瘟疫最重要的依据和方法。

第3项工作——隔离病人以防止互相传染!

“隔离病人”,这仿佛是一个专属于“近代医学”的名字,在如今的疫情防控中,是经常使用的。

其实早在宋朝时期,统治者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已经做的非常完善了,他们不但会将病人采取隔离回避措施,就连饮食方面也有着严格要求。一旦有人生病了,吃饭时必须与家人们分开,以防止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参考文献:《太平圣惠方》:将息饭食之间,不得传吃,但一人受病,全家相染。

除了对病人采取隔离回避措施之外,他们对流动人员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年,河东路爆发大规模疫情,宋神宗随之下诏:

“自它州县流至,而未能自归者,分散处之。”

意思是说将这些为了躲避疫情而流落到其它州县的流民,进行分散管理,不得出现大规模聚集。

第4项工作——将尸体进行深度掩埋!

那些因为感染瘟疫而死去的病人,他们的尸体同样会将病毒进行大规模的扩散传染,宋朝统治者也认知到了这一点,于是朝廷作出规定:

因疫情而死的病人,必须将他们的尸体进行收殓,然后深埋到地下三尺,如果达不到这个深度,当地官员就会受到严重的处分。

参考文献:《宋史》:凡漏泽园收瘗遗骸,并深三尺。或不深三尺而致暴露者,宜令监司觉察,按劾以闻。

有了这道命令之后,大宋各地开始普遍修建漏泽园,也就是专门掩埋病人尸体的地方。当然了,官员们做这些既危险又辛苦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好处,他们能够获得度牒!

什么是度牒呢?

唐僧师徒取经的时候,手中所拿的通关文书便是度牒,宋朝为什么要把度牒作为奖励发放给地方官府呢?

先来看大宋官员的第5项工作——安置民生!

在治疗瘟疫的过程中,朝廷会想方设法的安置民生,其中包括减免赋税,提供粮食,划拨资金,以及发放度牒。或许很多人要问了,度牒不就是个当和尚的证明吗?顶多能算一本护照,这个东西又有什么用?

宋朝之前,度牒就是僧尼受戒的文字凭证。但是到了宋朝时期,度牒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持有度牒的僧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

哪怕是一个犯人,只要成功拿到度牒,不但可以免除自己的所有赋税,还能免除所有的罪责。由此可见,度牒就相当于是免死金牌以及免税金牌,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有手里有度牒,哪怕他们犯了再重的罪,都可以免于一死。

因为度牒的含金量一升再升,所以宋王朝开始明码标价售卖度牒,一开始一道度牒可以卖贯钱,但是到了宋宁宗统治时期,就涨到了贯一道,这是什么概念呢?

想在大宋东京租一个位置绝佳的旺铺,需要一个月30贯钱。普普通通的一套宅子,也不过几十贯钱而已。由此可见,贯钱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对于这些底层的官吏来说,他们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去掩埋尸体,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们。一道度牒,便能顶得上他们一辈子辛辛苦苦所赚到的所有钱。

结语

纵观整个大宋王朝,虽然风雨飘摇,屡屡遭受瘟疫冲击,但是好在“久病成医”,宋朝的统治者们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洗礼后,不但对瘟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能充分的发挥国家在瘟疫防治中的主体作用。

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宋朝防治瘟疫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时至今日,宋人的做法依然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宋史》

《太平圣惠方》

《续资治通鉴长篇》

《周礼.天官》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y/2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