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校坚守35年,现实版的山海情更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70125/5212076.html农加贵(第二排左二)和学生们在落松地小学前的合影年11月24日,54岁的农加贵穿着民族传统服装,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奖台上,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表彰,这是继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之后,他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殊荣。看完澎湃新闻近日对他的报道,不仅觉得荣誉实至名归,更感受到一股触动人心的力量。这些年,我们见过不少坚守乡村的好老师,相比来看,农加贵有着更多的不易,因而也更让人感佩。故事要从年说起,当年云南的广南县坝汪村将县域内患有麻风病的56户余人进行集中隔离收治,那里就变成了一个叫“新生疗养院”的新村。这个村庄“藏”在深山幽谷,人迹罕至,外人称其为“麻风村”,甚至只敢叫“那个地方”。出于对病患的未知和恐惧,这里长期没有教师敢去。直到年,19岁的农加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成为“那个地方”的代课教师。开始,他内心也充满恐惧,随时想离开。可是村里孩子求学的渴望,家长们的善良和体贴,慢慢消融了农加贵的担忧。农加贵在这里待了下来,不仅是当做一份谋生的差事,而是真的注入感情。“影响一个孩子6年,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6年甚至60年命运”,这句朴实的话背后,有无数浸染心血的行动。原本这里只教到三年级,可是因为孩子转校去外面四处碰壁遭歧视,农加贵主动靠一己之力,一直教到6年级,才让这些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封闭的村庄;他不仅白天教孩子,夜晚还办“夜校”给村民扫盲,教大人农业、法律知识;年农加贵转为公办教师,原本已经调离这个村庄,在普通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可是一学期后他又主动申请调回,在这里继续教了22年,直到今天。可以说,农加贵之于这个曾经的“麻风村”,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职业教师,而是教育的布道者。他和当地村民们的那些互动细节,让人闻之感动落泪。比如怕他恐惧,家长都主动保持距离不和他接触;比如吃饭给他准备单独碗筷,他动过的菜村民都不再动,等等。村民对他有着无比的尊重和信任,而他也报之以全部的心血和精力。这样可敬的教师形象,令人联想起最近热播的扶贫电视剧《山海情》。剧中涌泉村的校长白崇礼,也是一个令无数人泪目的乡村教师。哪怕村里只剩了他一个老师,还是全心全力地教好每一个学生。当打工潮兴起,一些家长让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外出打工时,白校长一次次去家访,甚至不惜和家长发生剧烈冲突,也要把孩子们留在学校。有人劝他,不要操那么大的心,就算把孩子拦下一年,“能学到个啥”?但白校长的“固执”理由很简单,“退学了,往后的命运都不能由自己把握了”“每教好一个学生就能把遗憾补回来一点点,我不想要那么多遗憾啊”。艰苦的环境,村民的不理解,都没有动摇白校长要做一个好老师的信念。现实中的农加贵,比白崇礼遭遇的困难还要大,现实版的“山海情”因而也更动人。无论从个体命运,还是整个乡村发展来看,教育都有着不容置疑的价值。正是有了农加贵、白崇礼们的坚持坚守,才教出来一个个学生,他们未必都能考上大学、走出乡村,但他们一定是乡村脱贫、改变乡村命运的重要力量。教育的价值,只有通过这些无私的勇敢者努力,才能穿透岁月而日益彰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yy/22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九成人不知晓蟑螂天敌是啥教你个妙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