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换肤很火你了解多少



果酸(alphahydroxyacids,AHAs),即α—羟基酸,是从各种水果、甘蔗、酸奶、果酒中提取的一系列α位有羟基的羧酸,故俗称果酸。

年,冠以「果酸之父」的皮肤科专家Dr.VanScott和药学专家Dr.RueyYu首次发现这种生理的、天然的、无毒的酸,具有美容及治疗作用[1]。

由于果酸相对分子量小,水溶性和渗透力强,作用安全,易穿透角质层被皮肤吸收,促进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剂真皮胶原合成,改善毛孔粗大,消除皮肤皱纹,保持皮肤湿润,对抗皮肤老化。

本文就果酸种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等进行描述。

果酸的种类

1.第一代果酸

因其结构不同,分子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甘醇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杏仁酸等。

乙醇酸(GlycolicAcid,GA)从甘蔗中提取,又称甘蔗酸,是果酸中相对分子量最小的,最易渗透皮肤的表层,吸收效果也最明显,在浅表化学换肤术中应用最为广泛。

2.第二代果酸

多聚羟酸(PolyhydroxyAcids,PAHs)是具有多重羟基的羧酸,多表现为内酯形式,以葡萄糖酸内酯为代表。

葡萄糖酸在内酯状态下并无酸性基团的作用,在进入皮肤内转变为葡萄糖酸时才具有AHAs的结构,相比第一代果酸,它刺激性小,温和,保湿效果更强,更适合皮肤干燥、敏感的人群。

3.第三代果酸

醛糖二糖酸(Aldobionicids,ABAs),即BionicAcids(BAs)由一个单糖和PAHs组成。相比第二代果酸,其温和、保湿性能更强,除了有保护舒缓炎症性皮肤的作用,其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

果酸对皮肤的作用

1.对表皮的作用

①活化类固醇硫酸酯酶和丝氨酸蛋白酶,降解桥粒,使角质层细胞分离脱落;

②清除堆积在皮脂腺开口处的角质形成细胞,使皮脂腺排泄通畅,疏通毛囊口堵塞;

③皮脂、表皮汗腺液和水分经乳化作用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减少皮内水分过多蒸发,防止细菌侵袭皮肤,达到保湿、皮肤屏障的作用;

④调节角质形成过程,更新或重建表皮,使表皮增厚、角质层致密及光滑。

2.对真皮的作用

①可启动损伤重建机制,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功能,使胶原纤维、弹性纤维致密度增高,提升皮肤弹性,减少细纹和皱纹。

②果酸还可激发内聚葡萄糖胺与其他细胞间基质的合成,促进真皮释放出更多的透明质酸,刺激真皮酸性黏多糖的生成,增强真皮细胞的水合能力。

果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1.痤疮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遗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过度的免疫反应等。

果酸能纠正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促进毛孔周围的角化栓塞脱落,使毛囊漏斗部引流通畅。

同时,果酸本身是弱酸,酸性环境不利于绝大多数细菌的生长,故也可以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此外,果酸具有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作用,能减轻或去除痤疮遗留瘢痕和色沉。

2.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疾病。黄褐斑皮肤色素增加过度可由外源因素如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的直接刺激引起,或由角质形成细胞或其它细胞(如成纤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黑素细胞的间接刺激引起。

果酸作为一种促进表皮更新的特殊治疗技术,其机制可能为表皮重塑、脱落加速和抑制黑素形成;能有效治疗色素沉着皮损,在淡化色斑、使面部年轻化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皮肤光老化

长期经紫外线照射后造成的慢性皮肤光损伤,组织学上表现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真皮内胶原减少、呈弥漫性嗜碱性变。

果酸可以使表皮层厚度增加,真表皮的连接更加紧密,刺激黏多糖、胶原蛋白及弹力纤维的增生及使排列更为致密,从而减少皱纹,改善光老化引起的皮肤松弛、粗糙、毛孔粗大,使皮肤更加紧实、年轻。

5.其他

近年,果酸还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其他多种皮肤疾病,如毛周角化、皮肤淀粉样变、各种类型的鱼鳞病、炎症后色沉、脂溢性角化、病毒疣、萎缩纹等。

果酸的禁忌证

敏感性皮肤;现在正值生理期或经期即将到来;1周内烫发/染发、术区脱毛、暴晒或日光防护不够者;半月内术区去角质;1月内术区磨削、激光、冷冻治疗、晒伤、内服光敏药;

1月内接受过任何放射性治疗、牙科X光拍摄;1月内术区有伤口及感染者;有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史者慎做;口服维甲酸类药物者慎做;孕妇;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

正在口服抗凝药或吸烟者,因皮肤愈合速度慢,不适合做果酸化学换肤;有炎症后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的病史。

果酸浓度与剥脱深度

浓度越高,作用越深;同一浓度的果酸,停留时间越长,透皮吸收作用越强;

浓度(%)

剥脱级别

组织创伤深度

20~35

极浅层剥脱

角质层

35~50

浅表剥脱

颗粒层-棘层

50~70

中度剥脱

真皮乳头层

一般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也可根据不同皮肤病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时患者皮肤的反应调整浓度或用某个治疗浓度维持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为了控制化学剥脱的深度,需要采用碱性液进行中和,及时阻断果酸对皮肤的进一步透皮吸收作用。常用中和液为10%碳酸氢钠。

面颈部以20%为起始浓度,起始停留时间为1~3min;四肢、躯干部以20%或35%为起始浓度,起始停留时间为3~5min,根据疗效和耐受程度递增。

持续使用同样浓度,直到皮肤能够安全耐受这一浓度达5~7min,皮肤较厚部位或皮损坚实处可酌情延长至10min才考虑选择高一浓度的果酸。

如果酸治疗间隔3个月以上再次接受治疗,仍需从20%浓度开始,根据治疗后皮肤反应及治疗目的,两次治疗间隔2~4周,4~6次为1个疗程[3]。

术后处理

治疗后24h内忌彩妆产品;换肤术后1~2d,局部会轻度发红、疼痛,3~7d后可能出现结痂或脱屑,要让痂皮自然脱落;术后7d之内不能泡温泉、洗桑拿,以免面部发红;

术后外出时使用日光防护系数值大于15同时有防护长波紫外线功能的防晒霜,日间室内间隔4h补涂一次,日间室外间隔2h补涂一次,以减少紫外线引起色素沉着的发生;

换肤部位保湿护理非常重要,因此果酸治疗后应使用医学护肤品,减少皮肤刺激,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果酸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15~20d,遵医嘱,按疗程治疗,四次为一个疗程;避免与其他角质剥脱剂同时使用。

不良反应

取决于果酸的浓度:果酸的浓度越低,不良反应的风险越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渗出、结痂、脱屑,可伴有紧绷感、瘙痒或刺痛。

临床上可针对相应症状给予处理,肿胀或渗出明显时可给予局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湿敷促进消肿,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外用舒缓产品。

总的说来,果酸治疗不良反应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应用前景较广。

推荐阅读:Wolf同位反应:你不知道的带状疱疹后遗症

编辑:费肥肥

责任编辑:汪宇慧投稿邮箱:wangyh

dxy.cn本文版权归丁香园,转载请联系:editor

dxy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1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