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生命的守护者,致敬每一位医者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它的设立至今不过5年时间,但小懂觉得是值得每一个人致敬的日子。童年时期,小懂就常听老人们讲,60、70岁都是人生的一大坎,那时候70多岁的老人就是长寿了,但如今80多岁、90多岁的老人都已经很普遍了。根据卫健委最新的数据,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年已经达到了78.2岁,而就在4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这一数据才67.8岁。这一数据,也在一年一年的不断提高。这一切,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贡献。尤其是近几年,新冠疫情之下,医护工作者的不易我们更能体会到。不管是科研还是防控,不管是坚守本地,还是支援疫情最严重的疫情前沿,他们总在辛苦与危险的第一线,守护着我们的健康。疫情期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萦绕在我们耳边,一个个平凡的英雄故事回荡在我们心间,他们的贡献,从吴尊友的消瘦和白发中就可见一斑。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济世之医,正是在一代代医者的传承中,我们面对各种疾病心中有了信念。鼠疫、天花、霍乱等就不说了,上一代人常见的大脖子病、小儿麻痹、疟疾、血吸虫病、麻风等,都成了“罕见”的疾病,我们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从城市到乡间,从病房到实验室,正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的健康有了保障。悬壶70余载,已是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许润三,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谦称“一辈子研究透一个病就行”,许医生帮无数不孕症妇女圆了“母亲梦”。旁人谈“麻”色变,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却从不畏惧。她舍弃国外优厚待遇,长期奔波于云贵川等偏远山区,创造性地运用新疗法,使数万麻风病患者解除疾苦。“糖丸爷爷”顾方舟,临危受命,以自己不到一岁的孩子为实验对象,将脊髓灰质炎疫苗做成了“糖丸”,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最美医生”潘凤,20多年坚守苗寨,山路崎岖,天气恶劣,再远再苦,潘凤都要背着药箱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乙肝专家骆抗先,91岁仍然坚持每周出诊,从医60多年一直奋斗在防治一线,给患者开出最适宜的方案。老一辈的执着追求,也在新一代医者身上传承着。小懂不敢说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是如此,但绝大部分医师都在用心恪守着“救死扶伤”的职责。虽然目前,我们面临一些疾病仍然束手无策,但不断地探索、前进终会让这些疾病被攻克,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走过的路,也是医者们一直走下去的路。近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根据最新数据,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量达到了.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50.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7万人、注册护士.8万人。
伴随着医师数量增长的,也有医师素质的提高,医院,虽然水平仍然有差距,但卫生健康人才的整体素质都在提升,这也正是我们健康状况和寿命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不过,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人口,我国的医师资源仍然不够充足,在新一代不断投身医学的过程中,也请大家对医护们多一份理解。向医师们致敬!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21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办编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当前
- 下一篇文章: 马汉走马英伦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