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走马英伦119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119/4520144.html

也许是久不喝烈酒,加上昨晚过于兴奋,一夜睡得很浅,胃也不是很舒服。

今天是去伦敦西南多公里处,看巨石阵。

巨石阵有一大串名字,什么索巨石阵、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等。衔头多了,人们就索性抛开那些庞杂的名称,简称为巨石阵。就如有人初次见面,递来一张名片,上面密密麻麻印满整整一面的衔头,让人不知他到底是谁,那么就不如丢开那些衔头,在他的姓氏前加上“小”或“老”称呼为好。因为即使拥有那么多衔头,他也只是一个他。

巨石阵由每块约重50吨的巨大蓝砂岩组成。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这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据称,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

这个远古时期人类留下的谜,引发后人连绵不绝的猜测。这些猜测,大都还附带着貌似确凿的依据。有的说巨石阵是祭祀场所;有人称这是一座古代天文台;有人认定是一片远古墓地;有人认为这里曾是史前朝圣者的康复中心;有人推测这是当时人们聚集在此庆祝冬至的节庆场所;还有人论证这里是远古的音乐厅,说是巨石阵有惊人的声学效果,会产生类似于现代大教堂或音乐厅的共鸣回响。这个猜想最符合我心意。想想若真是这样,这里空无一人时,风掠过广阔的原野,在竖立的石头之间旋转,撞击,发出或悠扬、或浑厚的声响来,那岂不就是天籁之音了!

几个世纪以来,不仅没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更没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是如何搭建这些巨石的。通过无损X光的探测,最终确定这些石料,来源于威尔士南部的普雷斯塞利山脉。但是没人能知道,古代威尔士人是如何把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运到多公里之外的索尔兹伯里平原的。而且史前没有大型吊车等起重设备,先人是如何把这些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高高架起来的呢?而古老的传说和人们的种种推测,让巨石阵更增加了神秘气息。

在寒风裹着细微的冷雨中,戴着无线解说器参观巨石阵。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携有金发男孩子的夫妇。男孩大约四五岁样子,手中紧抓着一辆红色的遥控玩具汽车。那对夫妇让男孩独自在前蹦达着行路,只有在男孩跑离他们太远时才唤一声提醒他。我低头调试着解说器的音量,仔细听着解说。朝前走路的金发男孩,在靠近巨石时突然停止脚步,扭过身来,搜寻他的父母,我也恰好抬头,我俩的目光在空中碰撞。在那瞬间里,我清晰地从那浅蓝色的眸子中看到,那一闪而过的非孩童的眼神。奇怪,那明显不属于孩童的一瞥,莫非来自远古?那团红色,随着男孩离我间距的远近而忽大忽小,却始终未曾离开我的眼角。在阴霾而寒冷的荒野,在坚硬而粗砺的岩石之间,红色小汽车像一团火一样,在闪烁。

驱车去巴斯市区一个名叫“汉朝”的中餐馆用餐。

“那连绵的山丘,那静静地流向远方的美丽河水,还有那高耸的山岭,远远地望去,一部分被早晨的迷雾遮掩住,失去崎岖险峻的气势,却好像是非常温柔了”,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在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中,对于巴斯的一段描述。巴斯,位于英格兰埃文郡东部,是英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是一个被田园风光包围着的古典优雅的小城,人口不足9万,有英国最高贵的街道和曲线最优美的乔治亚时期的建筑。流经几个郡的埃文河从市中心蜿蜒而过,房屋建在河两岸的平缓山坡上,显得错落有致。

巴斯,在英文中是“洗浴”的意思。公元一世纪,英国还在古罗马版图之内,传说王子布拉杜德在雅典读书时染上了麻风病,被放逐到这片土地上养猪。贪嘴的猪群为吃掉落的橡子,时不时进入池塘中吃食和嬉水。王子跳进池塘把猪赶上岸来,发现水是温热的。以后每次进池塘后,总感到浑身舒服。天长日久,这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水竟治好了他的麻风病。后来,他接任国王,就下令挖深井把温泉水从地下抽上来,蓄到石砌池中,大兴土木建起了庞大的“国王的浴池”和庙宇,每年都要带着王公贵族来洗几次浴。16世纪又在旁边建起了“王后的浴池”。至今,在热气腾腾的古老浴池旁,还保存有国王当年洗浴的“宝座”和他的塑像。

如今的古浴场遗址是19世纪建路时挖掘发现,并建成的博物馆。参观了神庙和浴场博物馆。发现古罗马时代的房屋窗口都很小,据说是窗大了,收取的阳光税要增多的原因。

博物馆门前教堂广场上,两个男青年在弹吉他《轻骑兵》。佩戴小红花的志愿者在为战争中牺牲的军人遗属和伤残军人募捐。教堂前十字架型的花坛中,插满了纸质小十字架,上面贴着小红花。写着牺牲军人的名字。一个金发女孩蹲在旁边细看,嘴唇翕动,似乎在默读十字架上牺牲战士的名字。

参观出来,见弹吉他的人不在了,一个踩高跷的艺人在表演扔火把,两只手轮流扔接三个燃烧着的火把。另一个广场上,一个女歌手捧着落地话筒在歌唱,空旷的广场上观众却没超过3个。从她投入的演唱神态上看,难道她真面对着旁人看不见、却是存在的成百上千名观众?

还去观看了新月楼和太阳楼。皇家新月楼是巴斯最有气势的大型古建筑群。一大片如天鹅绒般的碧草坪上,伫立着一大排由30幢蜜色房子连结而成的半月形建筑群,尽显皇家雍容华贵,被誉为英国最高贵的街道。太阳楼由三座半圆形的三层楼组成。三座楼中心的圆形广场上种植着5棵大树,三条路呈放射型向外辐射,故称太阳楼。

李导毕竟是留过学的,说起了写《傲慢与偏见》的奥斯汀随父在此生活过数年,对巴斯充满了依依难舍的情愫。在巴斯的旅游介绍材料中,也都强调着女作家简·奥斯汀与巴斯的密切关系。说简·奥斯汀虽然出生于汉普郡,但与巴斯却有着深厚的情缘。18世纪末,她和姐姐在巴斯度过两个长假,便喜欢上了这座小城。在巴斯市中心的盖尔街40号,还为简·奥斯汀建立了纪念中心,称是简与家人当年就曾租住过此街的某间公寓。每年9月最后一周,还被定为“简·奥斯汀艺术节”。巴斯全城居民,以一位曾旅居过这里几年的女作家的名义,一同穿上古装狂欢着,一起穿越到摄政王时期。

实情到底是否是这样呢?实情恰恰是简·奥斯汀并不喜欢巴斯。巴斯这一贵族名流的度假胜地,充满世俗的欢乐,并没给简带来什么快乐。巴斯的社交生活完全不是她以前熟悉的英格兰乡村,令她最大的苦恼是经济拮据,没有私家马车和漂亮的衣饰,若是把钱花在软缎手套上,就没钱买跳舞丝袜。对于要注重体面,经常出入社交场合的年轻小姐来说,这烦恼不算小。还有失落的爱情、大龄未嫁让她成为街头谈资,加上父亲江河日下的健康,以及逐渐中落的家境,都让心高气傲且生性敏感的简深感郁闷。年搬离巴斯对简来说是一个轻松的解脱。“她不喜欢巴斯,觉得那地方不合她的胃口,可她偏偏得住到巴斯。”简通过小说《劝导》主人公安妮小姐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简一生所著的六部长篇小说没有一部是在巴斯完成的。住在巴斯的6年,是简创作的枯竭期。虽然最后的两部小说《诺桑觉寺》和《劝导》都是以巴斯生活为主要背景的,但是简从未爱过巴斯这座城市,甚至对巴斯抱着厌弃之情。简给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写道:“明天就是我们搬离巴斯投奔克里夫顿的两周年纪念了,那曾是多么令人愉悦的解脱之时啊。”巴斯是令她怀着一腔热望而来,却带着苦恼和失望而去的伤心之地。

巴斯却很好利用作家的名声,成功地炒作了一把。

离开巴斯,我们赶回伦敦,还是昨晚吃晚餐的好运中餐馆。吃完后又花一小时十分钟,回到住宿酒店。当我们用餐时,司机印度老头一直值守在车内。我们吃完,上车时给他带了一个盒饭。一般是由餐馆提供的成本低廉的鸡肉炒面。司机先把食盒放在一边,开车到了目的地,我们下车后,他才吃饭。他不会用筷子,并连着的一次性方便筷也不掰开,当成一支吃西餐的叉,挑起面往嘴里送,往往是被挑在筷上的面条不等塞进嘴里就滑落了大半。他每天7点就要到公司,天天很晚才回去。

今天李导带来了女儿,小女孩一上车,就乖乖地坐在司机旁边。行车途中,印度老头边开车边用英语与小女孩对话,给小女孩讲故事。什么英国人在没见过法国人之前,把猴子当成法国人;还有猫头鹰的眼睛,能看见身后患麻风病的王子,等等。

晚上,房间内的电视,BBC正播送英国女王和老兵及其家人一道,参加在伦敦西敏寺大教堂举行的,纪念二战胜利的感恩仪式电视节目。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以及查尔斯王储夫妇以及英国首相卡梅伦也都参加了感恩仪式。圣公会领袖坎特伯雷大主教韦尔比在讲话中形容二战是“20世界最黑暗”的一个篇章,他向老兵们表示感谢。全体不止一次地肃立高歌,军号吹响后,全场静默数分钟。红罂栗花瓣在飘舞。仪式感极强。

#走马英伦#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2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