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33年前的电影,主创们都成了华语电影
哪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最惊艳,张艺谋绝对排得上号。
他首次执导的《红高粱》,不仅汇集了姜文、巩俐、顾长卫和莫言,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是第一部得到此奖的亚洲电影。
《红高粱》的故事是这样的。
九儿(巩俐饰演)的父亲为得到一匹骡子,把女儿嫁给了十八里坡烧酒坊的掌柜李大头,这个人已经五十多岁,还患有麻风病。
在送亲的路上,九儿和余占鳌(姜文饰演)这些轿夫们,路过青沙口的高粱地,遭遇拦路抢劫。
就在劫匪快要把九儿带到高粱地时,余占鳌一个飞扑上去,打倒了劫匪,让九儿免遭磨难,两人暗生情愫。
不久,李大头死了,伙计们不想干了,九儿劝住了他们,重新撑起了烧酒坊。
后来,余占鳌醉酒来闹,被九儿赶出家门,在酒缸里待了三天,到了第三天,九儿被秃三炮掳走,回来后披头散发。
余占鳌见此情形,以为秃三炮糟蹋了自己的女人,遂拿起杀牛刀威胁,得到并未碰过九儿的答复后,余占鳌又回到了酒坊。
这一次,他不仅向酒缸里撒尿,还泼了酒槽中的高粱,却意外酿出了好酒十八里红,也得到了九儿的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九儿和余占鳌有了孩子,日本人的铁蹄随之踏来。
他们残害了秃三炮和罗汉大叔,点燃了九儿心中复仇的火苗,饮完十八里红后,纷纷埋伏在青沙口的高粱地中。
随着日本卡车出现,爆炸声响起,九儿和伙计们接连倒下,只剩余占鳌和他的儿子,站在九儿的尸体前。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红高粱》的故事并不具有吸引力,甚至让人看得有点昏昏欲睡,但电影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却远超大部分华语电影。
首先是色彩的运用。
张艺谋认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情感波动的视觉元素,能表达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
而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红高粱》中随处可见彰显生命活力的红,如红高梁、红肚兜、红棉袄、红酒坊、红辣椒等。
这些红象征的是生命与自由的活力,以及北方人率直、狂野的野性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也暗示最后血与火的斗争。
最为直接的是十八里坡的烧酒坊,张艺谋特意将白色的高粱酒做成了红色,而这个红色通过渐变色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暗色的红,代表的是九儿悲惨的命运。
父亲为了一匹骡子,将正值花季的九儿嫁给了五十多岁且患有麻风病的烧酒坊老板李大头。
从九儿踏入烧酒坊的那一刻,整个色调便阴暗下来,没有一丝活力,就算有红色相衬,依旧掩盖不住散发出来的冷。
第二阶段是正红的红,代表的是火红的日子。
九儿回娘家三天,烧酒坊发生了变故,李大头不知被谁杀死,伙计们都要离开,逃出这个是非之地。
可是,生性倔强的九儿留住了大家伙儿,与他们同吃同住,一起为不再受约束的美好生活努力。
随后余占鳌的出现,填补了九儿生活中缺少的男友力,再加上酿出的好酒十八里红,一群人共同勾勒出了一副艳阳下的幸福日子。
第三阶段是深色的红,代表的是仇恨。
日本人来了,他们踩倒了高粱,抓了抗日的土匪秃三炮和出走参加红军的罗汉大叔。
在众人面前,强迫卖牛肉的屠夫将二人剥皮,亲眼看到日本人的残忍和罗汉大叔惨死的九儿,意欲报仇。
她打开尘封了多年的十八里红,和伙计们一饮而尽后,在青沙口设下埋伏,待日本人的卡车路过,炸他们个昏天黑地。
只是爆炸声震天撼地,伙计们散落在炮灰上,九儿倒在日本人的机枪扫射之下,于血泊中,只剩下余占鳌和他们的儿子。
此时镜头转向太阳,画面由黑到血红,而后整个画面都成了红色,有怒火烧不尽,悲伤永不完的意思。
其次是对民俗的重视。
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中,总有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展现,张艺谋也不例外。
在《红高粱》中,他用六分钟的篇幅,来突显北方婚嫁的习俗,以及颠轿这一婚闹,几个轿夫连唱带跳,带起了滚滚尘土。
一静一动之间,唢呐声的变换,有张扬、有激荡,有不怀好意的试探,也有沉默不语的可怜。
最后是对传统伦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21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马汉走马英伦119
- 下一篇文章: 纽伦堡守则为何诞生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