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好自为之岛



空白

心动是怎么样的感受?

当医生从地道里出现时,十月末波浪滔滔的大海映入眼帘。看到小船在海里岸边米左右的海上起伏飘摇,一个女子站在码头上眺望着远处的大海。听到他的脚步声后,她回过身来,转身时长发飘起,浮到脸上,一双大大的杏眼凝视着他,充满希望。

许多年前,还是战争前,克里提斯去过佛罗伦萨看过波提切利迷人的画作。在这个年轻的女子身上,他看到同样羞涩的微笑,同样略带疑问的侧头,同样出生般的纯洁,以前他还从未在现实中见到这样美丽的人,他停下脚步,此时在他眼里她不是病人,只是女人。他觉得她比他曾见过的任何人都要美丽。

ISLAND

输入

哈哈

一本正经的告白又是怎样的体验?

“我有话要说,实际上很简单”,他说,“我想你嫁给我。”

这是医生宣言,而不是一个问题,仿佛没有必要回答。此前一段时间,玛利亚脑海里,没有怀疑过克里斯对她的爱,可是她命令自己,不要幻想这爱有多坚定。过去几年,她一旦发现自己要开始做白日梦了,就立刻去赶走它们。生活在没有幻想的当下更安全,不用担心失望。

有一刻她什么也没有说,抬起头,看他抓住她的肩膀,双臂展开,仿佛需要劝说她,他是认真的。

他的声音填满了她的沉默,“从来没有人像你这样打动我,如果你不想嫁给我,我会走开。你再也不用想我,”

他放在她肩膀上的手抓得更紧了,“可是,不管是哪种结果,我现在都需要知道,给我一个结果。”

“是的。”她只能发出这一个词似的。

“你愿意?”

1

以上摘自于书籍《岛》

我仍记得,《岛》是大一某天中午吃饭后,在食堂外的盗版书摊上随手买的。

10元一本,读过却如获至宝。

在当下追求理性、追求高效、追求知识的大环境下,一本通俗易懂却又能打动你的小说,无疑是周末洗涤疲惫心灵的一味良药。

《岛》就是这样一本可以给你安慰的小说。

那么,故事开始了。

Part1

有着这么一位年轻人——爱丽丝。

她有着不错的学历、工作和家庭,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男朋友,令人羡慕。

然而和大多数到了适婚年龄的人一样,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她,质疑着和男友之间看似和谐实则不悦的关系。

为此,她向母亲求助,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时间轴往回拨,到了麻风病还是不治之症的时代。

当时,任何感染上麻风病的人,都得立即被送往希腊的斯皮纳龙格岛进行隔离。

有一位专门负责运输病人和物质的渔夫,来往于内陆和小岛之间。

没想到有一天,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妻子送去了岛上。

生离远痛于死别。

他带着希望每天与妻子在码头相对无言,直到妻子逝世。

妻子留下了两位女儿。

大女儿——安娜,美的霸道又毫不收敛,很轻易在舞会上迷住了当地富豪的儿子,与之成婚;

而小女儿——玛利亚,温柔沉静,在母亲走后,代替母亲悉心料理着家事,照顾着父亲。

日子本可以波澜不惊的这样过下去,然而成为贵妇的安娜却不安分,与丈夫的表弟——马诺里暗地暧昧。

为了克制自己的行为,她将马诺里介绍给自己的妹妹,却对他们的感情妒火中烧。

害羞的玛利亚哪里招架的住浪子的追求,欣然接受并与之谈婚论嫁。

就在这时,玛利亚被发现感染上了麻风病,马诺里立刻断绝情谊。

一切希望与欢乐终止,她被命运判决终身孤独,放逐斯皮纳龙格岛。

生活的美妙在于,当你以为是绝境之时,往往峰回路转。

玛利亚上了岛以后,发现从母亲那一代人开始,岛上的人民早已生活的井然有序。

清晨有新鲜出炉的面包,路边有含苞待放的鲜花,每周有电影放映,生活品质甚至比内陆要好。

唯一的不同,只是他们是麻风病人而已。

玛利亚在岛上发挥了自己善用中草药的特长,为岛上的人们缓解病痛。

在日日夜夜的忙碌中,与前来为他们治疗麻风病的医生——克里提斯相邂逅。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麻风病最终得到了根治,而玛利亚和医生也最终走到了一起。

但是在内陆的姐姐安娜和马诺里,不知节制的私下活动最终被发现,在欢庆麻风病人归来的那天晚上,安娜被丈夫杀死,马诺里也逃之夭夭。

留下安娜的孩子,由玛利亚夫妇抚养长大,最终成为爱丽丝的母亲。

全文终。

Part2

希腊是个小国家,人口少、面积小,然而产生了至今无与伦比的艺术。

文学、雕刻、建筑,数学与哲学,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而文学领域,除了希腊神话(维纳斯、阿波罗等等)、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代表),还有希腊悲剧。

今天这个故事正是希腊悲剧思想的代表。

希腊悲剧的基调,是一切都无法抵抗命运。

这与东方文化不同,面对死亡和命运,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

而希腊人正视死亡,承认命运的态度,

在书中反复得到体现。

当渔夫只能坐在码头上与妻子默默相对,哭也无济于事,不如省些力气多看爱的人几眼。

不动声色,沉默是他最大的哭声。

他们能说什么呢?他们能做何反应呢?不能触摸,虽然他们不顾一切地想要抚摸对方。

只能叫着对方的名字,那时他们之前已说过上千遍的台词,可是今天,它们的音节听上去却像噪音,毫无意味。

那一刻,他希望自己没有来。上周他为妻子悲痛不已。然而现在,她在这里,还是以前的样子,一样的生动可爱。

这种见面,只为即将到来的分别添上难以忍受的痛苦而已。

每次他来这里,总会有这样痛苦的时刻。

他的灵魂阴沉忧伤,一个念头突然一闪——他甚至希望他们俩都死了才好。

而被驱逐上岛时又是种什么感觉?

在家人的注视下离家远行,实际上是被投入监狱,你最宝贵的一切都给剥夺了。

他们没有犯任何罪,却被判了刑。

对于悲剧,希腊人的态度是事已至此,好自为之——人道。

同样在承认命运后,心里打主意,怎样来对抗命运,拿人道对抗天道。

生活快要走向幸福时,下一秒,希望可能就会跌落。

不幸,来的那么平淡。

好像自然而然,命运安排好的一般。

只管接住,硬着头皮面对。

这是种优秀的智慧。

一切伟大的思想来自悲观主义。

真正伟大的人物都是一开始就悲观、绝望,置之死地而后生。

Part3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

认为生活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再也无法继续前行。

玛利亚被确认为麻风病后一度也曾如此。

却在时间,食物和睡眠的安抚下,静静回想过往、慢慢重拾信心,逐渐自愈。

part1

最初那悲观绝望的黑暗日子抛在了身后,虽然好些礼拜玛利亚一直想着她失去的东西,可她开始看到了希望。

和马诺里在一起的日子会是怎么样,她想了很多。

她开始怀疑,在艰难时刻,他会如何反应?

尽管她想念他的轻松随意,想念他的不管何时也能讲笑话的本事,可她无法想象如果不幸降临到他们头上,他会如何接受这不幸?

玛利亚只尝过一次香槟的味道,那是在他姐姐的婚礼上。抿过丝丝作响的第一口后,泡沫消失了。

嫁给马洛里的婚姻,会不会也像那样呢?

她现在无从知道,慢慢的,慢慢的,她想他越来越少。

她几乎对自己感到失望,她的爱似乎就值这样逐渐消散在空气中,他不是她现在的生活的一份子了。

part2

玛利亚脑海里回想到那个冬天的早晨,她离开布拉格到斯皮纳龙格。在麻风病隔离区的生活肯定不是她希望的。

可是她停了片刻,想,如果嫁给马诺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那会不会是另一座监狱?什么样的男人会背叛自己的家庭?什么样的犹大会去亵渎耶稣对他的仁慈,她一直被他的魅力欺骗,可是现在发现这种情况,反而救了她。

她与这个男人,除了谈论橄榄收割,迷笛音乐盒是否参加伊罗达的圣徒日庆祝外,没有更深入更宽广的谈话内容了。

这种生活一开始吸引着她,可是她意识到,他可能也只有这种货色。

与马洛里共同生活,也许是另一种终身监禁,不会比她现在到斯皮纳龙格上好多少。

不可否认的是,

《岛》的情节安排真是恰到好处。

它没有给你喂“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这样的鸡汤,

而是笑着摸着你的头说出,

“乖!忙完这阵就可以准备忙下一阵了”。

它也没有直接告诉你,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

而是拉开时间的长轴,让你见证在时间洪流里跌宕起伏的不同生命过程,使你触动、使你自省,使你去想“假如是我……”,得到自己的结论。

以玛利亚与医生的感情为例。

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过程,与她和马诺里相处的情况截然不同,感情真挚、美好,情到深处却不自知。

昏黄的光线从薄纱窗中透进来,洒下琥珀色的光芒,仿佛外面的整个村庄都在燃烧一般。

此刻克里提斯的心思全在玛利亚身上,可能以为村庄真的在燃烧,让玛利亚吃惊的是,他抓住了她的双手。

许多话他练习过许多次,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他只能用无声的手势表达他的情意。

而对玛利亚来说,这双轻轻的握着她冰凉手指的手,比任何言语都更亲密,都更明白地,表白了爱。

当玛丽亚和克里提斯坐下来讨论那些抽象事情,即使在沉默的间隙,她也感到完整的满足。

她找到遗失的钱包和钥匙,就是这种感觉,疯狂搜索后才发现,便是这种平和与完整。

跟克里提斯先生在一起,就是这种感觉。

她忍不住拿她和马诺里比较,马诺里浮夸的谈话、轻浮的举止,总是无拘无束的从身上流露出来,像爆裂的水管喷出的水。

他们在第一次见面时他就抓住了她的手,仿佛他已坠入情网。

他绝对肯定的知道吗?马诺里并没有真正爱上她,他只有坠入情网这种想法。

而此刻,克里提斯从他的各种表现看,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他太忙了,太专注于工作,反而没有认识到爱的迹象。

这也许是《岛》所推崇的:

成熟的爱,从未说过一句,却一直用深情相对。

遇见爱,然后成婚,不说幸福,却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注:

我并非在推崇一定要至绝境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的观念,相反,现在的我更坚信,在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我是个完整的我,才能得到真正的爱——不为皮囊,贪图灵魂。

故此处仅仅是分享一个观念不是结论,对于浮躁的感情问题,增加一个可以看问题的角度罢了。

END

书中关于风土人情的描写,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

无论是什么时候,送行还是归来,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大吃大喝。

这正是尼采无比向往的希腊酒神精神的反映。

希腊人诚实,吃饱喝足才能更加热爱生活。

读《荷马史诗》时,可以悄悄地注意到:每次战后也都会有大吃大喝的描写。

打九年的仗,不吃不喝怎么打得动。

这也算是“史诗风格”。

想起希腊,好像那里一天到晚都是早晨,空气清凉新鲜。

希腊文化像是一位童真的美少年,没有负担,没有教条的约束。

真实、朴素、单纯,天然地没有伤感情调。

为什么美?美就是快乐。

木心先生曾这般描述,

“我是个宿命的唯美主义,瞧不起英国黄皮丛书般的唯美主义,认为王尔德是个纨绔子弟,不懂美。春秋战国的血腥与混乱,我受不了。印度人不讲卫生,脏不可耐。而中国的思辨,印度的参悟,还不及希腊酒神精神,更合我心意。”

吾亦如此。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l/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