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南朗古乡村,过渡大茅麻风岛



骑游南朗古乡村,过渡大茅麻风岛 点击微南朗   初春三月,风和日丽,春意盎然,这样的周末不去骑车,岂不是浪费青春,谋杀生命。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今天骑游的地方是中山市的南朗镇,南朗是中山24个镇区之一,中山市的行政编制和东莞一样,在全国比较独特,就是地级市下面直接是镇和区,没有县一级行政单位。话说南朗镇其实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孙中山故居就位于南朗镇翠亨村,但作为景点的孙中山故居去到早已不想去了。其实南朗应该是中山24个镇区里面最得天独厚的一个,有山、有海、有岛、有温泉,河渠纵横、美食丰富、古迹甚多、人杰地灵,骑游一次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计划这次是以寻古迹,登海岛为主,下一次以探古庙,吃海鲜为主。

  本约定9点半在南朗集中的,没想到心急的队友们8点半就到了,本来我还悠哉游哉的计划9点就到集合点,后来只能一路狂踩。汇合队友后,我们前往南朗的乡间村落,寻找那些散落在乡野直接的古迹文物,在这之前,我是做过比较详细的计划的,把西江里的石将军,赤坎村的孝义牌坊、五层碉楼、武侯祠、来贤里,茶西村的古闸门,茶东村的陈氏大宗祠、五度桥,左步村的孙中山谒祖门、阮玲玉祖居等等历史古迹全部写到纸上了,不期待全部能够找到,但至少能拜访其中一些吧,但没想到出奇的顺利,不仅几乎没走冤枉路地一路寻访到了这些古迹,还有更多不经意的发现。

沿着绿绿的翠山路,在还有些阴沉的清晨,我开始了一天的骑游,翠山路应该是中山生态环境最好的一条公路,横穿五桂山保护区,在这里随时可以路遇单车友。

中山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地逸仙水库,干涸得剩下不到一半水,骑车经过此地应该也不少于十次了,这是我见到水最少的一次。

汇合后,大家出发,扫荡的第一个村庄叫做西江里,其实西江里、赤坎、茶西、茶东现在都属于一个行政村——榄边村

静斋林公祠,“闽南派远,赵北门高”,当我们正在研究碰到的第一座祠堂时,村里一位老者很热情地给我们讲解,原来本村的先祖都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过来的。

这样的碉楼随处可见,斑驳的旧房子和街道彰显着这座村庄的历史,的标志标明了这座两层碉楼是与共和国同年的。

向老者问起石将军,老者告诉我们在村里北帝庙的后面树林里,有一尊不明年份的石人,北帝庙在岭南很常见,很多村庄都有,供奉的是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

从北帝庙后的铁门进入,走过一段湿滑的林荫道,一尊2米左右高的石将军仰卧在地面上,一尊石兽蹲守在旁,对于是狗还是猎豹,我们探讨了很久,比较倾向于是猎豹,据刚才的老者说,以前石将军是站着的,但隔壁的大车村就经常会死人,后来石将军躺下来,隔壁村庄就安宁了。

从西江里出来一、两百米,路边就可以看到赤坎孝义坊路的路牌,这座花岗岩石的“孝义坊”牌坊,是宋朝皇帝特恩准表彰赤坎村一个叫阮与子的人割股疗父的事情,原牌坊因战乱和天灾毁了多年,民国13年,阮氏后人为纪念这位孝子,自发集资重建。

牌坊正面刻:“孝义坊”,背面刻“力孝遗芳”,正背面的门额刻有记载阮与子割股疗父的事迹,牌坊前面一幢五层高的碉楼尤为醒目,傲视全村,牌坊旁边还有一座祠堂,门楣上的字被泥糊住了,大门紧闭。

孝义坊后还有一座夯土的古闸门,名曰来贤里,后有武侯庙一座,武侯庙供奉的是诸葛亮,武侯庙在岭南也不少见,但比北帝庙要少很多。

离开赤坎,我们继续骑往第三个自然村茶西,茶西有三道古闸门,据文物普查鉴定,属于明代古迹,视觉效果最好的是这座朝庚门,门前两棵百年以上的大榕树,一棵细叶榕,一棵高山榕,稍远处还有一棵巨榕

通过朝庚古闸门,一条百来米长村道,路的尽头就是西园古闸门,貌似几乎所有的西园闸门的照片上都有村民坐在那里。

据考证,这些厚实的红砖是明代遗物,以前一直认为这几道古闸门是清朝的,最近经文物部门考证为明朝的,具体如何考证,我就不得而知了。

西园古闸门旁还有一道水松关闸门,特别厚实,墙体有一米厚,当年这些古闸门的作用应该和碉楼差不多,主要是防匪防盗,如今,却是写满历史沧桑的见证。

穿过西园古闸门,沿着茶西村的石板路骑行,偶遇茶西村陈氏大宗祠,三重院落,可惜没有开门,两个小姑娘好奇地看着我们,很有礼貌的叫叔叔好!

村民告诉我茶西村这座陈氏宗祠不算什么,茶东村的陈氏宗祠更大,确实如此,乡野之间的陈氏大宗祠,三进三间布局。

陈氏宗祠是明末清初建筑物,如今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由陈氏宗祠、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三座祠堂和里仁祖家庙组成,其中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末。

陈氏宗祠的中堂“星聚堂”,据说整座祠堂的抬梁斗拱均以木榫嵌接,不用一颗钉子。

星聚堂内有两块屏风,分别是部分全国陈氏名人和部分广东陈氏名人。

宗祠里的彩色玻璃,这种装饰在岭南的园林和宗祠里都比较常见。

离开茶东陈氏宗祠,不远处的茶东公园还有一处古迹,就是这座简陋的五度桥,据说已经有多年历史了。

五度桥原本极简,就是4条2米余长花岗岩石插入河床作墩,并列两长条花岗石为桥面,因桥面分为5截,故称五度桥,桥长12米,如今可能为了保护文物和过桥方便,在两旁加宽了木质桥板,并有树皮做的顶。

离开茶东村,我们下一个要扫的村庄是左步村,南朗左步村有欧、孙、阮三姓人,欧姓出了个在五桂山打游击的欧初,解放后做到了广州市委书记,孙姓就是孙中山的祖家,村里还有一座孙中山谒祖门,阮姓出了上世纪2、30年代红极一时的影星阮玲玉,年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

左步村村口是欧氏宗祠,老人家坐在村口的大树底下打发时光。

建于年的左步小学,如今已经荒废。

孙文谒祖门,孙中山的祖居在这里,孙中山的故居在几公里外的南朗翠亨村。

孙文谒祖门旁边是座小小的天后宫,再过来就是阮氏宗祠,也是影星阮玲玉的祖居,阮玲玉出生于上海,年幼时曾回家探祖,如今宗祠内有一口古井,是阮玲玉祖居的遗迹。

阮氏宗祠旁边还有一处豪宅,据村民介绍,这是被他们称作“澳门赌王”的阮国成(音)建的,这个在澳门混的左步阮姓人,靠赌博一度发迹,回家乡买地建豪宅,建了三处,后来又输光了家产,如今这些豪宅荒废在村内。

左步村的麻石房屋,这样的房子,被说台风,估计9级地震也震不倒。

问了左步村村民,从左步村沿着绿道可以直接去到鸡头角的渡口,从这里可以过渡到大茅岛,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从上世纪5、60年代开始,就是收容麻风病人的地方,所以长期以来神秘而鲜有人去。

三月初春,春光明媚,路过鸭场,场面壮观。

还有幸福的走地鸡们,这种鸡一定好吃,生活得无忧无虑,嬉戏于龙眼林中,本想在此吃鸡的,养鸡妇说她的鸡还不够大,现在还不能卖,只得作罢。

前往大茅岛的鸡头角渡口和鸡头角村其实不是一个地方,渡口远离村庄,是绿道的终点,我们先是骑到了鸡头角村,问过村民后,发现并不是这个地方,又饥肠辘辘地找寻鸡头角渡口,鸡头角渡口有方圆几公里内唯一的一家大排档——红树林餐厅,我们在此饱餐后,联系船只上岛。

其实渡口也就在红树林餐厅旁边,不少自驾车的朋友也来到这里,过渡去大茅岛钓鱼,据说大茅是中山至好的钓鱼场,过渡大茅岛有小船和快艇两种工具,我们5人,小船50元包来回,快艇元包来回,,由于小船也只需十分钟左右,所以快艇实际上最多只能省下几分钟。

大茅岛即使对于中山人来说也是陌生的地方,这是一个在珠江入海口的冲击沙洲岛,以前由于盛产茅草,叫做大茅,还有两个小一些的岛分别叫做二茅和三茅。

大茅岛的与世隔绝并不是由于地理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医院,收治中山、珠海的麻风病人,从此,这座小岛变得神秘而与世隔绝,直至今日,依然知之者甚少。

来到了岛上,神秘的大茅岛风景秀丽,水道纵横,有大片的莲塘和蕉林,六七月份一定非常美丽,只是这份美丽之中有蕴藏了多少辛酸。

大茅岛如今有居民7、80人,主要是上世纪6、70年代上岛的麻风病人和少数后来来此的渔民,岛上只有一间杂货铺,就在这株大树后面。

公鸡领着他的妻妾们悠闲地在树林里转悠着,趴在路上睡觉的黑狗朝我们狂吠,这里是他们的领地,我们是陌生的侵入者。

大茅岛如今有一条1公里左右的水泥道,这也是岛上的唯一的街道,这些破旧的房子如今是在附近打渔的渔民住,医院。

如今的医院已经是新修的小平房,剩下为数不多的麻风病人在这里颐养天年,由于麻风病会致残,所以即使康复了,这里的老人们基本上都是残疾的。

墙上有08年和93年的台风水浸线,不知道这些身残的病人是如何在岛上度过那些洪水滔天的夜晚的。

岛上一株榕树独木成林,蔚为壮观,也许在这种少有人为破坏的小岛上,树木都能肆意的生长,树后的后山就是大多数麻风病人的最终归宿。

我与一位麻风病阿姨交谈了几句,她看似60岁不到,年患病上岛,今年整整40年了,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20岁左右的花季,她由于传染上了可怕的麻风病,不得不被说是收治实则禁闭在大茅岛上,忍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摧残,注定一生要在荒岛度过,爱情、婚姻从此与她无关,亲情、友情逐渐离她而去,最终只能孤老而归于岛上的后山,这种心理上的绝望可想而知。

医院门口,如今来这个岛上的外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钓鱼的,一种是节日来慰问的,平时这里则显得冷冷清清。

  在大茅岛转了一圈,离开了这个曾经令人害怕的麻风病岛,水道里的船上还有房子,不知道是不是疍家人,疍民是岭南地区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民,他们的身世同样的凄惨而艰辛,只是如今已经非常少了。

  今天的骑行,在南朗镇的乡野间寻访了诸多古迹遗存,尽管来到中山好几年了,但很多东西也是最近才听闻的。大茅岛之行,让我有些感慨唏嘘,在那个年代里,患了麻风病是比死还要可怕的事情,麻风病会使肢体变得残缺,失去部分劳动能力,而更加可怕的是别人会对麻风病人避而远之,麻风病人会被收容在麻风病村里,亲情友情离你而去,即使在医疗发达的今天,麻风病早已没有这么可怕,但世俗的歧视依然让麻风病人无法回归,大茅岛的麻风病人大多在中山珠海都有亲戚,他们也可以选择回去,但身体上的病能够治好,心理上的病难以愈全,这个悲惨的群体注定难以回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病患和歧视中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又注定要在孤独中逐渐老去,百年之后,没有人还记得他们,只是后山又添了一座新坟。

  有能力有爱心的朋友多







































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nmc.com/mfzz/966.html